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洋工程建设日益频繁,但由于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对海洋生物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因此,海洋生物保护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变得至关重要。
海洋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各种类型的海洋建筑物,如桥梁、码头、海上风力发电装置、海洋油气钻探平台等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海洋建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海洋生物栖息地
海洋建筑物的修建会破坏原有的海洋生物栖息地,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不可逆的影响。例如,兴建大坝和航道等工程会破坏河口、沿岸湿地等环境,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命周期;海上风力发电装置和海上养殖装置的建设会占用大量的海域,影响周边及远距离的生态环境。
释放污染物
海洋建筑物的修建和使用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导致当地生态环境恶化。例如,海上石油钻探和运输活动会释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油,导致水体和海底沉积物的严重污染;海洋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和振动,影响海洋生物的听觉和生理反应。
海洋生物保护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
为了减少海洋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海洋生物保护建筑设计规范。这些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科学规划修建位置
在海洋建筑物的规划和修建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科学评估和研究,合理制定项目选址原则和标准。例如,在海上养殖装置的选址过程中,应考虑到当地环境现状、海域利用率和生态安全等因素。
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各类海洋建筑物应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现代科学建设技术,使建筑施工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干扰降到较低。例如,在海上风力发电装置的施工中,可采用无人机进行异形构件安装,降低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
对于那些海洋建筑物的环境影响较大的,应严格实行事中和事后监管。监管部门可对违反规定的建筑单位依法进行处罚、采取消除措施等手段,以确保建设过程中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
海洋生物保护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的基本途径。只有在科学规划、高水平建设、严格监管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助力海洋保护事业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