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领域,定额指的是建筑工程中确定好的某些项目的工程量,对于这些项目的费用,则在合同中进行了统一规定,并以此作为建筑工程的计价基础。
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建筑施工合同中的定额是如何制定的,以及它们在订立合同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定额的制定
建筑施工合同中的定额,一般是根据建筑工程量进行制定的。具体的操作方式,我们可以借鉴《建筑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国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制定的,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中。
在编制定额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建筑工程中的所有项目进行详细的测量与计算,以确定每个项目的工程量。而这些工程量的计算,则需要参照规定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进行,同时还需要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进行平衡计量。
定额的类型
在建筑施工合同中,定额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基础定额和附加定额。
基础定额
基础定额指的是建筑工程中必要的工程量,主要包括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工程和屋面工程等。
在合同中,建筑方通常将基础定额与总承包费建立起对应关系,然后通过前期的设计投标阶段进行核算和发放。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降到较低。
附加定额
附加定额指的是与基础定额相对应,但不是建筑工程中所必需的工程量。
附加定额的计价方式是按比例计价,而其比例往往是统一规定的。建筑方在订立合同时,应该与总承包方谈判确定附加定额的比例,并在合同中进行明确规定。除此之外,附加定额的费用属于额外费用,需要经过特别协商才能计价计算。
注意事项
1. 定额的制定应该遵循国家的法律规定,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测量和计量。
2. 建筑方在订立合同时,应该将定额的费用进行充分协商,并在合同中进行明确规定。
3. 总承包方不能将定额费用作为自己的利润。如果发现其存在虚标行为,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并追究责任。
定额是建筑施工合同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规范建筑工程的计价方式,也能够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此,在订立建筑施工合同时,注意对定额进行充分的协商与规定,能够更好地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