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建筑市场中,建筑公司属于敏感行业,需要在国家相关部门办理相关的资质才可以合法营业。然而有些建筑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并没有取得相关资质证书,那么这样的建筑公司该如何营业呢?
法律意义上的建筑资质证书
在中国的建筑市场中,建筑资质证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资格证书,只有取得了对应的资质证书,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合法营业。这样的限制对于执法部门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规范建筑行业的发展,增强整个行业的信誉度和专业度。
没有资质怎么营业
然而,在建筑行业中仍有一些企业或个人没有取得必要的资质证书却仍然开展业务。在国家有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无疑属于违法行为,执法部门一旦查明必然会对违法企业进行惩处。
但是,在并不是所有情况下建筑公司都没有资质实行建筑业务。有些建筑公司的经营方式是与持有建筑业资质证书的公司、个体户联合起来,开展工程建设和实施工程监理的业务。
这种模式被笔者称之为“跨界合作模式”。“跨界合作模式”是指建筑公司与持有建筑业资质证书的企业或个体户合作,建立合资企业或独立责任制单位,以持有建筑业资质证书的企业或个体户资质作为“含金量”,通过自身的将管理、技术、资源和渠道等进行整合,从而开展相关业务。
如何缓解这个问题
对于建筑市场来说,减少和阻止“黑建筑”存在的方式,不光是执法部门加大对非法建筑行为的查处整治,更应通过简化营业执照办理手续、降低开办门槛、加快资质证书的发放、强化执法检查等多个方面下手,将其逐步规范化营业。
建筑市场中“跨界合作模式”的出现,也是建筑行业制度不完善、缺乏竞争和合作机制、监管覆盖不足的一个信号,要探索一种合作共赢的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的可塑性和广度,推动建筑行业与监管部门之间长期合作和互信,从而使“跨界合作模式”健康发展并取得正式建筑资质证书成为可能。
可以得出的结论
建筑公司没有取得建筑资质证书是不合法的。如果没有资质整个企业将面临从业禁令,以及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直到缺少正式的资质证书的建筑公司通过开展跨界合作模式可能成为可能。对于建筑市场来说,需要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统筹协调各个主体间的利益,厘清合作与竞合边界,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