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建筑质量问题却凸显出建筑行业深层次的问题。为此,建筑行业的质量监管机制迫切需要改革。
问题与现状
建筑质量问题屡禁不止,导致的恶劣后果不容小觑。从小到大,无数起有关建筑质量问题的报道媒体无数,先是松江学生处理站建成不久就出现大量开裂的情况,剥落、漏水、漏气等现象不断被爆出;后再是南充一幢新房被曝光外墙一年两次掉漆,有散落槽和灯口等隐患,并且业主曝出还有楼体出现裂缝;这些楼盘结构问题的爆发,让消费者一改之前对楼盘的盲信,也让社会各界对建筑行业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当前的建筑消费者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已经完备的情况下,建筑兴建和质量监管普遍亟需进一步加强。建筑监管相对落后,标准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存在着诸多缺陷。
建筑健全质量监管机制
面对建筑行业的质量监管漏洞,如何建构健全的监管机制至关重要。下面是我个人认为机制改革的三点要素:
技术标准的制定
针对当前存在的建筑质量标准混乱、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应尽快成立专家委员会,进行技术标准的制定,并明确相关的监管责任和行为标准,循序渐进的,逐步实现各个环节的合规性。制定健全的标准监督体系,引导市场规范化竞争,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
监管机构执法力度加强
部门间协作才能达到更好的监管效果。除国家质检局、国家海关总署等部门的职责外,还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建筑质量监管机构,并加强建筑工地现场检查与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筑质量问题导致的影响不仅仅是针对消费者,对整个建筑业来说,都是一个过度市场的劣化、行业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滞缓、行业信誉的退化等不良后果。
政府、企业、社会共治
建筑质量的监管并不只是监管机构的责任,它是一个循序渐进、融合各方力量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的共同治理,实现良好的监管愿景。
政府责任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透明公开的信息公示门户。同时加大对违规违法企业的处罚幅度,让不规范和违法行为越来越受到警醒。
企业责任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质量控制意识,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积极主动地从质量控制入手,思考如何解决建筑质量问题。
社会责任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建筑安全每个人都关注。群众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参与建筑质量监管,如积极检举不合格建筑企业,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有关情况,做到“见谅而不怒,有得有失而不失己”,对质量问题形成共识。
建设业发展状况的变故折射出现有的监管机制遭遇固有的瓶颈,深层次的问题早已爆发。建筑质量监管只有科学合理,严厉规范地推行,才能真正地使绝大多数的建筑、工程实现优质、高效、安全的技术、资金、资源配置,最终推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央多次强调要把建筑行业纳入监一盘稳,治理好建筑质量监管关键问题,维护消费者的相关利益,方能使建筑业让市场发展成为高度竞争、合规化发展、全体消费者受益的文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