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涉及各种不同的方面。在整个建筑过程中,会有许多风险因素存在,如果不加以管控,将会给工作人员和项目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对建筑项目中的风险进行有序的分级管控,可以在保障人员和项目安全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建筑项目风险分级
在对建筑项目的风险进行管控前,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建筑项目的风险可以分为四个级别:高风险、中高风险、中低风险和低风险。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需要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高风险管理措施
高风险的管理需要高度重视。高风险是指可能对人员和项目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的风险,例如施工过程中的高空作业和危险品的储存和使用等。对于高风险的管理,必须采取最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预案等;
- 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和试岗,确保其能够熟练并安全地完成工作;
- 在施工现场设立特定的安全区域和警示标志,提醒从业人员注意危险;
- 安排专人负责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
- 采用更为科学和高效的安全装备和工艺防范方案,如安全网和钢管脚手架等。
中高风险管理措施
对于中高风险的管控,需要在高风险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措施。中高风险是指对人员和项目可能造成一定危害的风险,例如挖掘作业和建筑物的施工等。对于中高风险,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 建立标准化的安全操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的安全性;
- 加强项目质量管理,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监控和检测;
- 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 加强现场管理,负责人对施工现场日常情况进行检查;
- 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水方案,确保施工现场排放的污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中低风险管理措施
针对中低风险的管控,可以进一步简化措施的方案。中低风险是指对人员和项目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如砌筑工作和装修工作等。对于中低风险需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 对从业人员进行基本的安全培训,并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 建立施工管理制度,制定各种标准程式,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 开展诸如组织劳动、编制计划和维护施工现场的各种标准管理工作等;
- 采取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如在施工现场安装安全警示牌、设置安全区域等;
- 按照计划执行监管和管理,定期检查施工现场条件,或者通过回访的方式了解建筑工作进展情况。
低风险管理措施
低风险的管控相对更为简单,在管理方案的设计上也应更加的灵活。低风险是指对人员和项目可能带来极小的影响,如光缆敷设和设施渗漏等。对于低风险,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 对于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可以在简化基础上进行,简要描述有关操作的注意事项;
- 制定简单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包括监管检查和管理,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 在施工现场设立区域警示牌和相关安全标志,提示从业人员注意安全;
- 合理安排人员和材料等资源,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保障等;
- 制定安全保障预案,对先期预防和售后检修和维护进行管理和统筹安排
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是保障建筑质量和工程安全的基础,也是保障从业人员安全的前提。建筑项目风险分级管理方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灵活应对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全面、有序、科学的施工管理,能够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保障项目的稳步推进和人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