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质改革:职称是否取消?
最近建筑业的资质改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少从业者都在关注自己的职称是否会因此而被取消。在此我们梳理了一下相关政策,为大家解答一下疑惑。
建筑行业资质改革的背景
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层面一直在推动建筑资质制度的改革。2018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发布了《建筑业发展促进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该法规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建筑市场主体的监管,推动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建筑职称制度是否取消
有一些人认为资质改革将会取消建筑业的职称制度,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事实。建筑业的职称制度与资质证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质证书是企业资质的认证,职称则是针对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个人的职称评定。
建筑行业职称制度是指在建筑行业工作的人员能够通过职称评定考试,获得相应的职称资格证书,以体现其专业水准和技能水平。职称评定考试是由人社部门组织,根据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的,评定考试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称称号及职称资格证书。
建筑行业的职称制度并不是资质制度的一部分,资质证书的改革也不会对职称制度造成任何直接影响。
建筑资质改革对行业的影响
与职称制度相比,建筑行业资质改革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要大得多。改革将推动建筑企业加强创新研发和技术提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对行业从业者的监管,提高行业信誉和竞争力。具体而言,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资质管理制度的升级。新的资质管理制度将突出对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要求,引导企业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2. 优化资质等次划分。新法规中规定资质等次从原来4个降为3个,按照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商业信誉等要素进行综合评定,更加精准地反映企业实力和业绩。
3. 引入“三品牌”评价。即注重打造“名品牌、信用品牌、品质品牌”。建筑企业将不仅在资质等次评定中,也要承担信用评价、品质评价的考核。
可以看出,建筑资质改革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建筑行业资质改革并未取消职称制度,而是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完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优化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商业信誉等方面的能力。虽然改革的实施会对相关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本着促进行业发展和提高整体水平的方向,这也是值得期待和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