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公司资质是相当重要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多公司也会面临资质的转让问题。对于建筑公司资质转让,相关法律法规也有明确规定,以下就为大家一一解析。
1.资质转让的法律依据
建筑企业资质转让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以及省市建筑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规定。
建筑法规定,从事建筑业务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同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所辖区域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建筑企业的规模、数量和资格条件。
企业法规定,企业可以依法取得、让与、扩大、缩小和撤销营业执照。对于资质转让,企业法没有明确规定,但对于企业的转让、合并、分立等事项都有相应规定,可以借鉴。
2.资质转让的法律程序
建筑企业资质转让的法律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申请转让资质:
申请方需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公司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资质证书等。在此基础上,向所在地省市建设主管部门申请转让资质。
(2)审核材料:
省市建设主管部门根据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初审、现场核实等环节,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3)公示:
审核通过的申请,应当在省市建设主管部门的门户网站上公示30天。如无异议,即可发证;如有异议,应当在60天内办理各项申述手续,根据有关程序处理。
3.资质转让需要注意的问题
除了法律程序,建筑企业资质转让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把握市场导向:
资质转让需要结合当前的市场情况,把握市场导向,在知道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市场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本地市场,从而使公司得到更好的发展。
(2)明确法律责任:
在资质转让过程中,公司管理人员或业务经理,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规范操作流程,明确法律责任。
(3)规范公司管理:
资质转让后的公司应当规范管理,在有意无意的犯罪行为中,本公司的管理人员或业务经理都应当尽到自己的责任,保证公司的合法合规运营。
4.资质转让存在的问题
建筑企业资质转让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企业资质转让中最容易面临的问题之一,因为资质转让后的公司必须面临新的市场竞争和互联网化设计。
(2)无限期运营:
资质证书是有期限的,但是公司的经营并没有时间限制,一但经营不善,公司无法完成业务进行,就会造成无限期运营的情况。
(3)犯罪行为波及:
资质转让后,如果公司内部存在犯罪行为或违反规定行为,则容易波及到原企业的劳动、环保、安全、建设管理等方面。
建筑企业资质转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力,但是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问题。如何面对这些问题,规范管理,合法经营,都是在资质转让中不可忽视的要点。需要建筑企业选取合适的时间、地点、市场、管理职责等因素,共同完成资质转让,以此为基础发展,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