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走道宽度是指公共场所中供人通行的道路宽度。公共走道宽度的要求,在建筑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旨在保证人群安全通行,为建筑物创造更好的流动空间和舒适度。以下是公共走道宽度要求及如何保障安全的相关资讯。
公共走道宽度要求
依据《建筑设计规范》,公共走道宽度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 室内拐角处的公共走道宽度应不小于2.0m,以方便菱角转弯。
- 公共走道宽度不小于1.5m,如果作为主通道,宽度不小于2.0m。
- 按人流情况留有足够的安全通行区域。例如,需求主通过道时,应保证两旁的通道宽度不小于1.8m。
- 在交叉口设有休息净空,在公共走道上创造额外的宽度。如:建筑物的出入口、电梯门等,走道宽度应至少2.0m。
如何保障人群的安全
除了满足规范要求,保障公共走道的安全还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 消防通道的保留
保留消防通道,是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开放的行动通道保证了火灾时人员安全。建筑师应该在规划建筑物时定出相应区域的宽度和保留位置,避免在走道中间设立的杂物和其它设施堵塞消防通道。
2. 发现并解决狭窄通道问题
如果通道宽度较小,人流量大时,很容易造成人员拥挤、塞车的情况,给人员的安全和舒适造成危害。如果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建筑师应该采取一些实际措施,如扩宽通道或者使用屏障,让人们安全顺畅地通过。
3. 增设交通指标
在通行较为龟速的情况下,有一些简单的交通指标,如箭头、标识、提示牌等,将具有模仿效应并起到指导作用。建设标准和通用标识,可以形成人们的良好习惯和安全的行动流程,减少人为原因的安全隐患。
4. 安装监控设备
安装监控设备,能够对走道、走廊等场所进行监控,经常性检查和注意事项的形成,发现并解决隐患。个别场所静态设值制定在《行业规范》中,偏远地区也可借鉴当地市场状况,动态制定具体监控方案,提高对场所的管理及检查。
在设计建筑物时,如何保障公共走道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人员通过量的越来越大,需求更高的通行空间,规范走道宽度和注意其余几个方面的安全问题,将有助于创造出更加安全、舒适的建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