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安全意识的增强,新建筑规范下的安全疏散距离也逐渐成为了设计师和业主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根据规范,各类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是由建筑物的高度、建筑物的伸展长度、建筑物内部的设施和聚集人数决定的。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建筑物内部人员需要疏散,这个距离将会在最短时间内成为判定人员安全的关键因素。
近来,各省市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规范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筑的类型和等级不同,对于安全疏散距离也有所不同。以高层办公楼为例,根据规范,该类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为45米~75米。而根据环境条件和建筑物的具体情况,疏散距离还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安全疏散的成本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伴随着安全疏散距离带来的还有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物理构造成本
建筑物要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必须增加出口和设置专业场所,这样的安全建设大大增加了建筑成本。此外,在建筑设计初期就要有放置疏散通道、安全通道以及建筑物占用的有效面积等考虑,从而进行有效地规划。
标识及设施成本
为保证疏散的高效性,建筑物内部必须设置标识和相应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走廊照明、标识牌、灭火装置、应急广播系统、自动防火门以及防烟、排浓烟工程等。这些设施的配备不仅增加了建筑成本,也增加了建筑物的操作和维护成本。
人工维护成本
对于防火门、自动喷水系统、排烟等重点设施,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维护和保养。同时,对于通道和出口等设施也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全面,这样才能提高被疏散人员的撤离效率。这些人工维护成本成为了整个建筑物的长期经济负担。
安全疏散距离是建筑物内部安全设施的关键之一,并且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带来相应的成本。在设计建筑企划时,业主需要明确各种建筑类型的出口数量、通风设备、应急灯光等,从而使建筑物在疏散时能够达到较好效果。
在日益强调建筑安全的今天,充分考虑安全疏散距离不仅是法规的要求,也体现了设计者和业主对人身安全的责任和社会责任。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安全疏散距离知识,重新审视规范,从而创建一个更加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