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相应的生物厂房建筑设计规范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本文将对较新的生物厂房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解析,以供设计者和建造方借鉴。
一、厂房朝向与建筑布局
生物厂房的朝向应选取南北向或偏南向,并尽可能减少建筑在东西向上延伸。同时,厂房的布局应当根据生产流程合理安排,保证生产间的联通性和空气流通。为了有效降低能耗,应当尽量减少建筑物表面积,减少墙面对流体的阻力。
二、厂房建筑结构与通风要求
生物厂房建筑结构应当符合耐火等级要求,同时能够承担生产设备和管线的重量。在通风方面,应当保证厂房内部的空气流通,防止室内空气污染。为了保证通风效果,建筑物应当配置尽可能多的新风换气系统,新风的量应当根据人员数量、生产设备和建筑物体积等因素确定。
三、厂区内部并列布局与建筑高度
为了避免建筑物间发生交叉污染,生物厂房建筑应当采用并列布局,且厂区内的空间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具有一定的隔离性。建筑高度应当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确定,避免浪费建筑空间。同时,建筑物高度不应当超出生物厂房区域的规定范围。
四、厂房照明与电气系统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厂房内的照明应当达到明亮、均匀、无眩光的要求。照明系统的选用应当根据生产工艺、建筑区域和照明质量要求等因素进行。电气系统应当对生物厂房内的电力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和维护,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
五、安全与环境保护
生物厂房建筑设计规范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安全与环境保护。生物厂房的设计应当符合生物安全级别,同时满足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要求。厂房内应当设置一套完整、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确保生产不发生交叉污染。
六、厂房建设总体成本
生物厂房建设总体成本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厂房建筑面积、建筑结构、生产流程、设备选型等等。如果是规模较大的厂房,建设总体成本往往是数亿元以上。
上面就是生物厂房建筑设计规范较新的解析,要想建造一座符合规范的生物厂房,设计者和建造方必须严格遵循规范的要求。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建造,才能够保障生产质量和安全,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生物厂房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及其实现策略
什么是生物厂房?
生物厂房是一种专门用于生物制药生产的建筑物,通常包括生产车间、实验室、办公室、库房等功能。生物制药生产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和风险性,因此生物厂房的建筑设计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标准。
生物厂房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生物厂房建筑设计规范标准是指生物制药生产场所的建筑设计、装修、设备选型等方面需要遵守的相关标准。这些规范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确保生物制药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
具体规范标准包括:
- 国家法规: 比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规范》等。
- 行业标准: 比如《生物制品生产设备洁净度评价规范》、《生物制药gmp设计规范》等。
- 地方标准: 比如各省市制定的关于生物制药生产场所的建筑规范。
生物厂房建筑设计实现策略
实现生物厂房建筑设计规范标准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合理布局与空间设计
生物厂房的布局和空间设计应合理分隔生产区、清洁区、辅助区和行政区。不同区域的布局应遵循洁净度等级逐级升高的规律,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洁净度。
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生物厂房生产过程涉及到生物学危害,因此需要建设一整套完善的防护系统,包括场地围墙、安全门、监控等措施。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应保证生产车间全天候的运行稳定和环境洁净度。
先进的生产设备选取
生物制药生产设备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具备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线检测系统等高科技性能特点,以确保生产品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科学的环保措施
生物药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气,需要采用先进的环保措施,如废水净化和废气收集、净化等技术手段,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生物厂房建筑设计的借鉴费用
生物厂房建筑设计的费用因地域、工程规模、设计方案、建筑施工周期等因素而异。近来国内一般的生物厂房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建筑设计的费用占比一般在8%-10%左右,具体费用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生物厂房建筑设计的规范标准和实现策略,不仅是保障生物制药生产质量的必需品,更是对全社会人员健康、生命安全、环境和谐等方面的重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