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合同编制规范是指为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工程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合同条款进行统一规定,用于指导建筑工程合同编制的文件。
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主要内容
建筑合同编制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总则
目的、适用范围、编制原则、术语和定义
2. 合同构成
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图纸、技术标准和规范、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补充协议等
3. 合同条款
(1) 通用条款
合同当事人及其基本信息
工程概况、发包范围、承包范围、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合同工期、项目管理机构、工程变更、工程款支付、竣工结算、工程验收、质量保修、违约责任、争议解决、不可抗力、合同生效、合同终止、其他
(2) 专用条款
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对通用条款进行细化和补充,例如: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
工程总承包合同
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等
4. 附件
合同文本格式、专用条款借鉴文本、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等
编制原则
1. 合法性原则:合同条款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2. 公平原则:合同条款应公平合理,兼顾合同各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显失公平的条款。
3. 自愿原则:合同当事人应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确定合同条款,任何一方不得强迫或欺诈对方。
4. 诚实信用原则:合同当事人应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合同义务,不得恶意逃避责任。
5. 可操作性原则:合同条款应明确具体、易于理解和执行,避免产生歧义和争议。
意义
1.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统一合同条款,减少合同纠纷,维护建筑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2. 保障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明确各方权利义务,防止一方利用合同漏洞损害另一方利益。
3. 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促进合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4. 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为建筑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应用
建筑合同编制规范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招标投标阶段: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规范要求编制。
2. 合同谈判阶段:合同当事人应以规范为依据,协商确定合同条款。
3. 合同履行阶段:合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
4. 合同争议解决阶段:规范是解决合同争议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号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号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4号 建设工程勘察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004》
注意事项
1. 建筑合同编制规范并非强制性规范,合同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调整。
2. 合同条款应尽量明确具体,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
3. 合同当事人应妥善保管合同文本及相关资料。
4. 如发生合同争议,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通过仲裁或诉讼途径解决。
建筑合同编制规范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对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