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招投标事中事后监管是提高招投标安全性和公平性的有效措施。近来我国在招投标行业中,出现的问题还是较多的。为此,相关部门应当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加强招投标事中事后监管。
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招投标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标书评审机制。应当将招投标法律法规融入国家和地方各项制度体系,建立有效的审核、监督、考评制度,实现招投标行业规范化管理。
要提高公平性和公正性。要明确招投标程序,提高审核、审查、公告、签订及履行等招投标程序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加强标书评审的专业性和可靠性,保障投标人不被倾销,有效遏制招标人违规操作行为。
要加强现场监管,实施“双监管”机制。要建立有效的招投标过程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维护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招投标过程中操作异常、违规操作、信息不真实等行为的监督。
应严格执行招投标事中事后监管考核和纠错机制,严厉惩戒招投标违法行为、不规范行为,实施招投标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招投标信用档案,进行经常性的检查,杜绝招投标违规行为的发生。
加强招投标事中事后监管,不仅有助于行业建设,更有助于提高招投标安全性和公平性,把招投标安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招投标活动事中事后监管的必要性
招投标活动作为公共资源配置活动的一种形式, 是推进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各种招投标活动中, 也存在不合理性和违法性行为, 牵涉到造假、非法采购等问题, 严重影响公共资源的的有效配置, 甚至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因此, 加强招投标活动事中事后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手段
事中监管:通过监察机构、行业协会、媒体监督等手段,对招投标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保障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活动。
事后监管:通过诉讼、政府监管、舆情监测、资金监管、行业自律等多种方式,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和纠正。
加强事中监管
1. 设立监管机构。建立招投标监管机构,完善监管队伍,建立招投标市场法规标准、监督检测、检查评估、技术询问、信息公开等一系列机制。
2. 加大市场准入和行业信用信息公示力度。加强市场信用信息公示能力,加大行业信用信息互认和信用等级评定力度,着重加大良心招标企业宣传和推广。
3. 多方协作,打通信息流通和数据互通。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应当共享信息,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抵御不正之风。
加强事后监管
1. 制定有效措施降低诉讼成本。推行发票管理、电子招标管理等,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依法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
2. 加强证据保全力度。建立位置、时间、照片、录音等多种方式的证据保全,以充分证明违规行为行为事实。
3. 加大追责力度。依照法律规定,对违反招投标法规者依法予以严肃的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
招投标工作的优化
1. 推行透明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投标机制。保证采购活动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公正公平性,实行集中采购和电子化采购;
2. 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采用信用评价、互联网监管等高科技手段,提高招投标工作者信息化技能;
3. 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及素质。建立职业培训体系和理论研究平台,增强招投标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加强招投标活动事中事后监管有利于推进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有序发展。社会各方面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各项制度的推进和协作合作。在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同时,推动招投标活动的优化工作,构建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公正公平的招投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