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合同中关于结算的要点介绍及费用预估
一. 合同结算的要点介绍
建筑施工合同是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契约,是调动各方面资源,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一项重要手段。合同结算是指在合同项下工程完工后,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标准和程序,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对工程施工的时间、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核算,由此产生包括劳务费、材料费、机械费、教材费、税费等在内的各种费用,进行结算支付和收款的过程。
1.1 结算方式和流程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规定,施工单位可以选取不同的结算方式。一种是按照总价合同结算,另一种是按照分部分项合同结算。其中,总价合同指以完成工程为标准,按照总价计算施工费用的合同,适用于施工项目年限较短的情况。而分部分项合同则按照工程建设项目不同的部分和内容划分成为不同的工程量项目,通过对各项工程量的核实和计算,最终形成施工费用。
在施工合同的结算流程中,首先需进行施工质量的验收,并根据完工时间、工程质量、进度完成情况等因素核算出施工单位的合法劳务费、材料费等,然后进入结算阶段,在原施工单价和实际工程完成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合同的最终金额。最后,由建设单位进行支付和施工单位进行收款。
1.2 结算金额的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费用主要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费用、税费等。其中,人工费用是施工费用的主体,所占比重较大,而材料费用和机械费用以及税费等则相对较小。
据调查,建筑工程的施工费用一般是按照施工项目的实际工程量来进行计算的。而在财务核算上,则是根据施工合同决定的单价和工程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计算。据了解,近来我国建筑工程的平均每平方米单价约为1000元至1500元不等。
二. 费用预估及风险控制
2.1 预算控制
在拟定建筑施工合同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该充分考虑到施工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建设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预算,并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大的变动。同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还需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预算,防范合同约定的内容是否合理和是否能够在施工过程中顺利实施而产生不适当的费用。
2.2 风险控制
建筑施工合同关乎到工程的顺利开展,对于合同的管理、执行等方方面面都必须严加把控。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注重风险控制,在面对各种意外情况和风险时,及时采取可行的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另外,在进行合同签署之前,各方应该进行充分沟通,在合同条款和费用等方面达成一致,确保合同的可执行性,减轻后期的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