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间合同,买家必备指南,避坑防雷,安心购房!
对于很多购房者来说,买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而在这个过程中,与房产中介签订居间合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买家对居间合同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缺乏了解,导致权益受损。本文将为广大购房者提供一份详细的居间合同指南,从合同定义、内容解读、签订注意事项、常见陷阱、维权途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解析,帮助买家规避风险,安心购房。
一、什么是居间合同?
居间合同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简单来说,就是您(委托人/买方)委托房产中介公司(居间人)为您提供寻找房源、联系卖家、促成交易等服务,并在交易成功后向中介公司支付佣金的协议。
二、居间合同包含哪些内容?
一份规范的居间合同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当事人信息:
居间方: 房产中介公司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营业执照信息等。
委托方: 您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2. 房屋信息:
明确标的房屋的具体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房屋地址、面积、楼层、户型、朝向、装修情况等。
房屋的产权状况,例如是否为共有房产、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情况。
3. 服务内容:
中介公司为您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例如:
发布房源信息,寻找符合您需求的房屋。
安排您与卖家进行看房,并进行价格谈判。
协助办理房屋买卖相关手续,例如贷款、过户等。
4. 佣金及支付方式:
明确中介服务的佣金标准,通常以房屋成交价的一定比例计算。
佣金的支付时间和方式,例如:
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支付定金。
在房屋过户完成后支付尾款。
5.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中介公司的义务:
如实提供房源信息,不得隐瞒房屋的真实情况。
尽力促成交易,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您的义务:
如实提供您的购房需求和个人信息。
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佣金。
6. 违约责任:
明确双方违反合同约定的责任承担方式,例如违约金、赔偿金等。
7. 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规定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条件,例如: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在约定的服务期限内,未能促成交易。
8. 争议解决方式:
约定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例如:
协商解决。
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签订居间合同时,买家需要注意什么?
1. 选取正规中介公司:
查看营业执照、备案证书等资质证明,选取信誉良好、规模较大的中介公司。
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中介公司的口碑和评价,了解其服务质量。
2.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重点关注服务内容、佣金标准、支付方式、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
对于合同中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向中介公司询问,并要求其进行解释说明。
3. 要求明确房源信息:
核实房屋产权是否清晰,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情况。
要求中介公司提供房屋的详细信息,例如房产证、土地证等相关证件。
4. 谨慎支付定金:
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之前,不要轻易支付大额定金。
如果需要支付定金,应要求中介公司出具收据,并注明用途和退款条件。
5. 保留相关证据:
保留好居间合同、收据、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便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四、买家容易遇到的居间合同陷阱有哪些?
1. 隐瞒房屋真实情况: 一些中介公司为了促成交易,可能会隐瞒房屋的真实情况,例如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产权纠纷等。
2. 虚假承诺: 例如承诺可以办理贷款、保证房屋价格较低等,但实际上无法兑现。
3. 提前收取高额佣金: 在您尚未决定购买房屋或者交易未成功的情况下,就要求您支付高额佣金。
4. 捆绑其他服务收费: 例如强制要求您使用其指定的贷款、评估等服务,并收取额外费用。
5. 签订阴阳合同: 为了逃避监管或者偷税漏税,中介公司可能会与您签订两份内容不同的合同。
五、遇到纠纷如何维权?
1. 协商解决: 首先尝试与中介公司协商解决,争取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 投诉举报: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举报。
3. 仲裁或诉讼: 如果投诉举报无法解决问题,可以根据合同约定选取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购房是人生大事,签订居间合同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广大购房者了解居间合同的相关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在购房过程中陷入陷阱,顺利买到心仪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