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敦化水利工程,守护青山绿水,润泽民生福祉
吉林敦化,地处长白山腹地,水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水生态环境脆弱等挑战。敦化市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水利项目,为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 依水而兴,依水而美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长白山腹地,松花江支流第二松花江上游,水资源总量丰富。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一直以来,敦化人民与水共生,依水而兴,依水而美。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敦化也面临着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生态环境脆弱等挑战。
为破解水资源难题,促进人水和谐发展,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水利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 砥砺前行:回顾敦化水利工程建设历程
敦化水利工程建设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勤劳智慧的敦化人民就开始了治水兴水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敦化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 早期探索阶段(1949年-1978年): 这一阶段,主要以兴修小型水库、塘坝、灌渠为主,解决了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问题,为农业生产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2012年):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敦化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黄金时期。这一阶段,重点建设了大型水库、灌区、堤防等工程,如寒葱沟水库、太平川水库等,极大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保障了供水安全。
3.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敦化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水利工程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更加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了猫耳山调水工程、二道江河道治理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更加显著。
三、 硕果累累:敦化水利工程建设成就斐然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敦化市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增强,水资源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 防洪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建设水库、堤防、河道治理等工程,敦化市有效增强了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成功防御了多次较大洪水,较大程度减少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2. 供水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大型水库和灌区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农业灌溉用水紧张的局面,为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城市供水工程的建设,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用水需求。
3.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敦化市注重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河湖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第二松花江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逐步显现。
4. 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障,也为旅游业、工业等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敦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 任重道远:展望敦化水利工程发展方向
尽管敦化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1.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水资源统筹管理: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
3.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美丽河湖,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
4.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高水利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