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知识

合肥水利水保工程,守护江淮水乡,建设生态文明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巢湖之滨,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素有“江淮水乡”之美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给合肥的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水保工作,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围绕合肥水利水保工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合肥面临哪些主要水问题?

2. 合肥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3. 合肥有哪些重点水利水保工程?

4. 这些工程发挥了哪些作用?

5. 未来合肥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一、合肥面临哪些主要水问题?

合肥地处江淮分水岭,水系复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面临着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严峻挑战: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且时空分布不均,汛期水量丰沛,枯水期水资源短缺。

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城乡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量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导致部分河流水质不达标。

水生态系统退化。河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下降,水生态功能退化。

防洪排涝压力加大。城市内涝、山洪灾害等风险依然存在,对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二、合肥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为解决上述问题,合肥市制定了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构建完善的水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加强水资源配置、水源工程建设、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有效应对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问题,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

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环境。通过实施河湖连通、水系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工程,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打造人水和谐的美丽水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不仅可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还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合肥有哪些重点水利水保工程?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推进了一批重点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主要包括:

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合肥段)、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巢湖环湖水系连通工程等。

防洪排涝工程: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等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水生态修复工程:巢湖综合治理工程、环巢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十五里河生态治理工程等。

水土保持工程:大别山区、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

四、这些工程发挥了哪些作用?

合肥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引江济淮工程(合肥段)通水后,每年可为合肥市新增供水量10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城市用水紧张局面。

防洪排涝能力明显增强。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巢湖防洪标准,保障了环湖地区防洪安全。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等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

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巢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巢湖水质稳步好转,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环巢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实施,恢复了湿地面积,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大别山区、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减少了土壤侵蚀量,保护了水土资源。

五、未来合肥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未来,合肥市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安全、生态、美丽、幸福”为目标,重点推进以下方面工作: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

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巢湖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入湖河流污染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巢湖水质。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河湖湿地保护与修复,维护河湖生态健康,提升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

水利水保工程是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合肥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水利水保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强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为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市政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方法与常见问题
下一篇:建筑项目投资渠道(建筑项目,说服投资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