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知识

海西,重大水利项目助力高质量发展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简称“海西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海西州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大力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本文将从海西州水资源现状、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情况、项目带来的效益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海西州水资源现状

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州水资源总量约为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1. 水资源总量少,时空分布不均: 海西州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蒸发量大,导致地表径流少,水资源总量有限。同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河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西部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受限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海西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3. 水生态环境脆弱: 过度放牧、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草场退化、河流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

二、海西州重大水利项目建设

为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海西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引水调水工程:

引大济柴工程: 该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青海省“一号水利工程”,旨在将大通河水引入柴达木盆地,解决海西州中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近来,该工程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预计2025年建成通水。

引黄济宁工程: 该工程计划从黄河干流提水,经调蓄后输送至德令哈市、格尔木市等地,解决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用水需求。近来,该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2. 水资源配置工程:

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位于格尔木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顾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高格尔木河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 该工程位于柴达木河上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高柴达木河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促进区域农业发展。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海西州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新建、改造农村供水工程,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4. 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海西州积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重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河湖生态修复等工作,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

三、重大水利项目带来的效益

海西州重大水利项目的建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带来了显著效益。

1.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重大水利项目的建成,将有效缓解海西州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工业、农业、城镇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 改善生态环境: 重大水利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增加河流生态基流,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重大水利项目的建成,将有效解决部分地区饮水安全问题,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四、未来展望

未来,海西州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四水四定”为抓手,持续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1. 加快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引大济柴、引黄济宁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2.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加强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4.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 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海西州将以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万汇建筑科技项目(建筑材料科技项目)
下一篇:市政工程返工案例,原因、预防和最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