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知识

合同施工减值,识别、计量与披露

一、在建筑、工程等行业,企业通常会承接长期、复杂的合同施工项目。由于项目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合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成本超支、工期延误等情况,导致合同资产发生减值。准确识别、计量和披露合同施工减值,对于企业真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至关重要。

二、合同施工减值的定义与识别

2.1 定义

合同施工减值是指企业因合同预计无法收回已发生的成本和合同履约成本而对其确认的合同资产进行的减值。简单来说,就是当企业预计未来无法从合同施工中获得足够的收益来覆盖已发生的成本时,就需要对合同资产进行减值。

2.2 识别标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合同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当存在以下迹象表明合同资产可能发生减值时,企业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重大亏损;

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重大成本超支或工期延误;

合同价格或预计合同成本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合同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法律法规变更、市场竞争加剧等;

客户出现财务困难或违约迹象;

其他表明合同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三、合同施工减值的计量

3.1 计量原则

合同施工减值的计量遵循“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的原则。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

3.2 计量步骤

合同施工减值的计量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资产组: 将合同施工形成的资产划分为一个或多个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2. 估计可收回金额: 采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或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方法估计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3. 比较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如果资产组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则确认减值损失。

4. 分配减值损失: 将减值损失首先抵冲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然后按比例抵冲资产组中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

3.3 计量方法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法: 当存在活跃市场,可以获得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时,可以采用此方法。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法: 当无法获得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时,可以采用此方法。该方法需要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并选取适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四、合同施工减值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合同施工减值相关的下列信息:

减值测试的日期和频率;

识别合同资产发生减值迹象的具体情况;

采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法或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法估计可收回金额的具体方法和关键假设;

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及其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报;

减值损失转回的金额及其在利润表中的列报;

对估计可收回金额具有重大影响的假设和估计不确定性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五、案例分析

案例: 某建筑公司承接了一项大型桥梁建设项目,合同总价款为10亿元,预计总成本为8亿元。项目开工一年后,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增加,预计总成本上升至9亿元。同时,由于施工难度加大,预计工期将延长一年,导致项目融资成本增加。

分析:

1. 识别减值迹象: 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工期延长等因素表明合同施工可能发生减值。

2. 估计可收回金额: 假设该桥梁项目不存在活跃市场,无法采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法估计可收回金额,只能采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法。假设项目完工后可以获得10亿元的合同收入,折现率为10%,则可收回金额为9.09亿元(10亿元/(1+10%))。

3. 比较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假设项目已发生的成本为3亿元,则合同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亿元。由于账面价值(3亿元)小于可收回金额(9.09亿元),因此不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合同施工减值是企业在合同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会计问题。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合同施工减值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监控,及时识别减值迹象,并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计量和信息披露,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七、风险提示

本文仅供借鉴,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企业在进行合同施工减值会计处理时,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询问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会计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上一篇:公路规划许可证查询系统,全方位指南
下一篇:粤海水利项目,润泽南粤,惠泽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