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二:深度解读与实务应用
一、 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工程领域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合同纠纷。为了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领域的合同关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较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12月1日发布了《建设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二》,并于2018年3月1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补充和细化,对于解决建设施工合同纠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主要内容解读
《建设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二》共计26条,主要围绕建设施工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违约责任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重点内容包括:
1. 合同效力认定更加严格
明确约定“黑白合同”无效,强调合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细化认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形,例如:未取得相应资质等级、超越资质等级、违反工程招投标法律法规等;
明确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当事人请求撤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 工程价款结算更加清晰
明确实际施工人与发包人、承包人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并规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
细化了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的适用范围和行使规则;
明确了逾期付款的利息计算方式和违约责任承担。
3. 对“挂靠”行为的认定和处理更加明确
明确了认定“挂靠”行为的具体标准,并规定了“挂靠”行为的法律后果;
区分不同情形,规定了“挂靠”行为中各方的责任承担。
4. 对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更加细致
明确了建设工程质量缺陷的认定标准,并规定了相应的举证责任分配;
细化了建设工程保修责任的承担主体和范围;
明确了因建设工程质量缺陷造成损害的,受害人可以请求赔偿的范围。
三、 实务应用分析
《建设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二》的出台,对于解决建设施工合同纠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务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 合同效力的认定
在判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时,应严格按照《合同法》及《建设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二》的规定,结合合同的具体内容、订立过程、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对于未取得相应资质等级或者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应认定合同无效。
2. 工程价款的结算
在工程价款结算过程中,应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例如:工程量清单、结算资料、支付凭证等。同时,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进行结算,避免因逾期付款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3. “挂靠”行为的处理
对于“挂靠”行为,应根据《建设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二》的规定,区分不同情形,明确各方的责任承担。例如,对于“挂靠人”和“被挂靠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应追究其连带责任。
4.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
在处理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时,应注意收集、固定相关证据,例如:工程质量检测报告、鉴定结论等。同时,应及时与对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通过诉讼或者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建设施工合同司法解释二》的出台,对于规范建设工程领域的合同关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务中,应认真学习和理解该司法解释,并结合具体案件情况,正确适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注: 本文仅供借鉴,不构成法律建议。具体案件的处理,应根据实际情况,询问专业律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