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建筑规范百科

新建建筑物理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对其进行物理沉降观测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们介绍新建建筑物理沉降观测规范。

一、 观测前准备

1、制定观测方案

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内容、观测位置、观测起止时间等。

2、布置基础标志点

在基础底面上布置钉子、十字线、水准尺等标志点,标志点编号应做好登记备案。

3、准备物理沉降观测设备

要保证设备的精度、合理性和安全性。

4、确定观测人员

观测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二、 观测方式

1、水准仪法

水准仪法是物理沉降观测的一种重要方法,观测时应注意观测基础标志点的高程和水准之间的差值。

2、位移测量法

位移测量法是通过位移传感器对建筑物进行位移或变形的观测。应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位移传感器。

三、 观测频次

1、预制段隔离区域岩土地质稳定、整体无变化时,观测频次为每月1次。

2、预制段隔离区域岩土地质稳定、整体无变化,但施工还未完成时,观测频次为每周1次。

3、当隔离段内地面出现裂缝、塌陷等情况或建筑物物理沉降超过2mm时,应立即停工,并进行观测和分析,观测频次为每天1次。

四、 观测记录

1、观测记录内容应详细、准确、完整。

2、观测记录应及时登记,不得遗漏。

3、观测数据的处理应按照规定进行。

五、 观测结果分析

观测结果的分析要逐步深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客观的处理,最终形成可靠的分析结论。

六、 维护保养

观测设备应定期检查和校准,保证精度和可靠性。设备使用完毕后,要存放在干燥、防潮、防尘的环境中。

七、 总结

物理沉降观测是保障建筑物安全不可或缺的环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才能够保证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观测数据的处理和结论的分析同样十分重要,不可忽视。

希望大家重视物理沉降观测工作,注重细节,为建筑物的安全保驾护航。

上一篇:建设工程工程量计算软件
下一篇:广府建筑内部设计软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