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行业规范:让城市更清洁,让收益更可观
建筑垃圾不仅是一种城市污染源,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建筑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根据环境保护部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年建筑垃圾总量约为2亿吨,而能够得到安全处置的只有10%左右。
政策支持促进建筑垃圾行业发展
为切实解决建筑垃圾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从源头和终端着手,促进建筑垃圾行业发展。例如,2019年5月,全国“两会”提出,建筑垃圾分类应作为继household garbage和industrial waste之后的第三类垃圾,同时明确要求各地开展建筑垃圾分类工作,建立分类管理体系,推广资源化利用,扩大产品应用范围。
建筑垃圾行业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因此,建筑垃圾处理公司和相关设备制造商对于未来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坚定地投入建筑垃圾处理领域。
建筑垃圾处理手段多样化
近来,建筑垃圾处理手段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填埋法
填埋法是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将建筑垃圾填埋在指定场地。但由于填埋场地资源紧张,运营成本高,同时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水体污染问题也一直存在,所以政府对填埋法进行了限制。
2. 掩埋法
掩埋法是指将建筑垃圾埋在地下,同时对其进行隔离封闭处理。这种处理方式相对填埋法而言,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控制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是近来建筑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
3. 热解和气化
热解和气化法将建筑垃圾进行高温处理,可以充分利用其热值和材料价值,同时抑制其对环境产生的污染。这种处理方式既可以实现能源回收,也可以将产生的新材料用于建筑业。
4. 置换利用
通过加工、粉碎处理等方式将建筑垃圾转化为可重复利用的建筑材料,包括再生骨料、砖块等等。
建筑垃圾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建筑垃圾处理业带来了无尽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建筑垃圾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建筑垃圾分类问题
建筑垃圾处理链的最后一环——垃圾分类,是整个处理产业链的一个薄弱环节。从近来的情况来看,建筑垃圾分类知晓率较低,分类投放率也不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让垃圾分类走上正轨。
2.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问题
虽然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不断升级,但其处理成本仍然相对较高。同时,在法律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缺乏的情况下,也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不透明的处理企业。
建筑垃圾处理的借鉴费用
建筑垃圾处理的费用因地区、处理技术和处理规模的不同而异,一般来说,每吨建筑垃圾的处理费用在200元到500元之间。具体费用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商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筑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一大难题。开展建筑垃圾分类工作,推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立行业规范,才能逐步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能让城市更加清洁,让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