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标准规范 -- 如何合理评定建筑物空间利用率?
作者:投稿用户 • 更新时间:2024-07-11 16:46:02
在多层建筑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空间的合理利用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应该如何评定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呢?本文将介绍多层建筑标准规范中的相关内容。
建筑物总的利用面积S
建筑物总的利用面积S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 地上各层建筑面积S1
- 地下建筑面积S2
- 设备用房面积S3
其中,地上各层建筑面积S1包括:
- 主体建筑面积S11:包括所有建筑物不透水面积以及所有有不透水屋顶的建筑物的屋面面积。
- 附属建筑面积S12:包括飘檐、壁柱、阳台、廊檐以及不透水屋顶外露部分等。
- 机房面积S13:设备用房中的机房面积,包括放置设备的地面面积和立面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S2包括:
- 地下室面积S21:含有地下建筑部分的总建筑面积。
- 设备用房面积S22:设备用房中的地下建筑面积。
设备用房面积S3包括:
- 机房面积S31:设备用房中的机房面积,包括放置设备的地面面积和立面面积。
- 其他设备用房面积S32:除机房以外的设备用房面积。
建筑物空间利用率
建筑物空间利用率是建筑物总的利用面积S与宅地面积的比值。按照多层建筑标准规范的规定,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空间利用率有差异,如下表所示:
建筑物类型 | 空间利用率 |
---|---|
商业建筑 | 不超过2.5 |
住宅建筑 | 不超过2.5(普通住宅)或3.0(高层住宅) |
办公建筑 | 不超过2.2 |
教育建筑 | 不超过2.0 |
影响建筑物空间利用率的因素
影响建筑物空间利用率的因素有许多,如下:
- 建筑法规规定的使用面积、间距、高度等;
- 建筑物所在的地形、气候、环境等;
- 建筑物的功能、用途、等级、形式等;
- 建筑施工和技术的水平等。
如何合理评定建筑物空间利用率?
为了合理评定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潜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提高高空利用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高空空间,增加空间利用率。
- 合理设计内部空间:在设计内部空间时,应保证实用的前提下,在空间上尽可能多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增加空间利用率。
- 合理进行户型设计:在进行户型设计时,应根据不同地区消费水平、人口情况、地区文化背景等进行设计,较大化利用空间。
在评定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时,需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不能一刀切。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尽可能较大化地提高空间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