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架柱施工规范
一、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结构中构架柱的施工。
二、术语
1. 构架柱:由柱、梁和节点连接而成的框架结构构件。
2. 柱:构架柱中垂直受力的构件。
3. 梁:构架柱中水平受力的构件。
4. 节点:构架柱中柱与梁连接的部位。
三、材料
1. 混凝土: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要求。
2. 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GB 1499.1-2018)的要求。
3. 模板: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模板技术规范》(JGJ 162-2014)的要求。
四、施工工艺
1. 模板安装
模板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要求安装,确保尺寸准确,接缝严密,支撑牢固。
模板内侧应涂刷脱模剂,防止混凝土粘结。
2. 钢筋绑扎
钢筋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要求绑扎,确保间距准确,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绑扎应采用绑扎丝或焊接连接,绑扎应牢固,不得有松动。
3. 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应按照设计配合比搅拌,并严格控制水灰比。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振捣,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和强度。
浇筑高度不得超过模板高度,并控制浇筑速度,防止产生蜂窝、孔洞等缺陷。
4. 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湿润。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并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养护期间应避免混凝土受冻、受热或剧烈振动。
5. 拆模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模。
拆模应小心谨慎,防止损伤混凝土表面。
拆模后应及时检查构架柱表面质量,如有缺陷应及时修复。
6. 节点施工
节点应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要求施工,确保节点强度和刚度。
节点钢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绑扎,并保证节点混凝土密实度。
五、质量控制
1. 材料验收
混凝土、钢筋、模板等材料应进行进场验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施工过程控制
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养护等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并做好施工记录。
3. 质量检验
构架柱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尺寸、强度、表面质量、节点构造等方面。
检验结果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六、安全措施
构架柱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模板支撑应牢固可靠,防止模板变形或倒塌。
浇筑混凝土时应搭设安全防护设施,防止人员坠落。
养护期间应防止混凝土受冻、受热或剧烈振动,确保混凝土质量。
七、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 构架柱表面出现蜂窝、孔洞
原因: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浇筑高度过高,浇筑速度过快。
处理方法:拆模后及时修补,并加强混凝土养护。
2. 节点强度不足
原因:节点钢筋绑扎不规范,节点混凝土密实度不够。
处理方法:拆模后及时加固节点,并加强节点混凝土养护。
3. 构架柱倾斜
原因:模板安装不牢固,浇筑混凝土时支撑不均匀。
处理方法:及时调整模板和支撑,并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继续倾斜。
4. 构架柱开裂
原因:混凝土收缩过大,钢筋配置不合理,荷载过大。
处理方法:根据开裂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钢筋、调整荷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