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泥抹灰施工规范
胶泥抹灰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饰面工程之一,广泛应用于墙面、顶棚和构件表面的抹灰找平、装饰和保护。为了确保胶泥抹灰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制定本施工规范。
术语定义
胶泥:以石膏、水泥、石灰等胶凝材料与水和骨料配制成的可塑性浆体。
抹灰:将胶泥涂抹于基层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层状饰面。
找平:使抹灰层表面平整、垂直或水平。
装饰:通过抹灰塑造出各种纹理、图案或造型,提升建筑物的观感。
保护:通过抹灰层阻隔外界的雨水、风沙、腐蚀介质等,保护基层免受破坏。
材料要求
1. 胶凝材料
石膏:宜采用熟石膏或半水石膏,
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石灰:宜采用消石灰或生石灰,
2. 骨料
砂:宜采用中粗砂或细砂,
石粉:宜采用粒径较小的石粉,
3. 外加剂
缓凝剂:可延长胶泥的凝结时间,便于施工操作。
加速剂:可缩短胶泥的凝结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保水剂:可提高胶泥的保水能力,防止抹灰层过快干燥。
抗裂剂:可增强抹灰层的抗裂能力,防止开裂。
施工工艺
1. 基层处理
清除基层表面的灰尘、油污、杂物等。
修补基层表面的裂缝、孔洞和不平整处。
对于吸水性强的基层,应先浇水湿润。
对于光滑的基层,应做毛化处理,提高胶泥的附着力。
2. 配制胶泥
根据胶凝材料的种类和性能,确定胶泥的配比。
将胶凝材料、骨料和外加剂按照配比加入水中,搅拌均匀。
胶泥的稠度应根据抹灰部位和施工要求进行调整,一般以抹灰时不流淌为宜。
3. 抹灰
用抹子或抹灰机将胶泥涂抹于基层表面。
抹灰的厚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基层平整度确定,一般为5-20mm。
抹灰应分层进行,每层抹灰完成后,应压实找平。
4. 找平
抹灰完成后,用刮尺或靠尺进行找平。
找平时应注意抹灰层的平整度、垂直度或水平度。
对于大面积抹灰,可采用激光找平仪或水准仪进行找平。
5. 装饰
根据设计要求,可通过压花、划线、刻槽等工艺对抹灰层进行装饰。
装饰时应注意图案的清晰度、线条的流畅度和整体效果。
6. 保护
抹灰完成后,应采取措施保护抹灰层,防止过快干燥或受外界因素影响。
可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湿润养护或涂刷保护剂等方法进行保护。
质量验收
1. 外观质量
抹灰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孔洞、脱落等缺陷。
装饰图案应清晰、流畅,无明显变形或错位。
2. 附着力
抹灰层应与基层牢固粘结,无空鼓、脱落现象。
可采用拉拔法或敲击法进行附着力检测。
3. 抗裂性
抹灰层应具有良好的抗裂能力,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应出现裂缝。
可采用拉伸试验或裂缝观测法进行抗裂性检测。
4. 耐候性
抹灰层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在风吹、日晒、雨淋等恶劣环境下不应出现脱落、剥蚀等现象。
可采用耐候性试验或自然暴露观测法进行耐候性检测。
安全措施
施工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胶泥搅拌时应注意搅拌机转速,防止飞溅。
抹灰时应注意脚手架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抹灰完成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防止滑倒事故。
胶泥抹灰施工规范的制定旨在提高胶泥抹灰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标准。
上一篇:排水规范标准【标准排水规范】
下一篇:洞门探孔施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