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施工合同观看庭审感悟:以案释法,防患于未然
-
安俊翔化工工程师 南京*通建筑施工公司
问:庭审中主要涉及哪些争议焦点?
答: 本案中,原被告双方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量的确认: 原告主张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结算,而被告则认为部分工程量计算有误,需要进行核减。双方就工程量的计算标准、签证程序等存在分歧。
工程质量的认定: 被告对部分工程质量提出异议,认为其不符合合同约定和国家标准,要求原告进行整改或赔偿损失。而原告则辩称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并提供了相关检测报告等证据。
工程款的支付: 原告主张被告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工程进度款,导致其资金周转困难,要求被告支付拖欠款项及相应利息。被告则辩称部分工程款支付条件尚未满足,或者原告存在违约行为,有权拒绝支付或延期支付。
问:这些争议焦点反映出建设施工合同中哪些常见问题?
答: 这些争议焦点具有典型性,反映了建设施工合同中一些常见问题:
1. 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 部分合同条款表达含糊不清,缺乏可操作性,容易在履行过程中产生歧义和争议。例如,本案中关于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条款就存在模糊空间,导致双方对合同理解产生偏差。
2. 合同履行过程管理不规范: 施工过程中,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机制,对工程变更、索赔等事项没有及时进行书面确认,导致事后举证困难,责任难以划分。
3. 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部分企业法律意识不强,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没有充分考虑潜在风险,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最终导致纠纷发生。
问: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建设施工合同纠纷?
答: 为有效预防和化解建设施工合同纠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合同签订前的风险防控:
选取合适的合作伙伴: 在选取合作伙伴时,应进行充分的资信调查,了解对方的经营状况、履约能力和信誉情况,避免与不具备相应资质或履约能力的企业合作。
签订规范的合同文本: 建议使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示范文本,并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对合同条款进行细化和完善,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
做好合同风险评估: 在签订合同前,应对合同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加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管理: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双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履行各自的义务,避免因自身违约行为引发纠纷。
加强沟通和协商: 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双方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商机制,及时解决问题,避免矛盾激化。
做好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 对工程变更、索赔等事项,应及时进行书面确认,并妥善保管相关证据,避免事后产生争议。
3. 重视争议解决机制的选取:
协商解决: 发生纠纷后,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积极协商解决。协商是解决纠纷最经济、快捷的方式。
调解解决: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进行调解。调解具有专业性和中立性,有助于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仲裁或诉讼解决: 如果调解不成,可以选取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在选取仲裁或诉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仲裁机构或法院。
问:旁听此次庭审,您有哪些感悟?
答: 此次庭审旁听,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1. “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武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活动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经营、依法维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细节决定成败”: 合同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文件,每一个条款都可能关系到自身的切身利益。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一定要重视细节,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预防胜于救济”: 发生纠纷后,即使最终能够胜诉,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成本。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做到防患于未然。
建设施工合同关系到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的切身利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纠纷的发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回复时间:2025-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