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合同备案取消依据:解读较新政策变化及影响
-
巢文昊水利水电工程师 潮州*诚建筑监理有限公司
近年来,为了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工程建设领域的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改革。其中,施工合同备案取消就是一项重要举措,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将深入解读施工合同备案取消的政策依据、具体内容、影响以及注意事项,以帮助相关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政策变化。
一、施工合同备案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存在问题
施工合同备案制度是指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后,需将合同文本及相关材料报送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和登记的制度。该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通过备案审查,防止和减少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审查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从源头上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预防和化解工程款纠纷: 备案的合同文本可以作为工程款支付和结算的依据,减少因合同条款不明确引发的纠纷。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施工合同备案制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增加企业负担: 备案流程繁琐,需要准备大量材料,耗费企业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
影响项目进度: 备案需要一定时间,可能导致项目开工时间延误,影响工程进度。
形式主义: 部分地区备案流于形式,审查不严,难以真正起到规范市场、保障质量安全的作用。
二、施工合同备案取消的政策依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国家近年来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取消施工合同备案制度。主要依据包括:
《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8〕13号): 该文件明确提出,要精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取消施工合同备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20〕42号): 该文件鼓励各地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市〔2019〕39号): 该文件明确,取消施工合同备案,改为“合同签订后,建设单位应当在20日内将合同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行备案”。
三、施工合同备案取消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根据上述政策文件,施工合同备案取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取消强制性备案: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不再需要报送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强制性审查和登记。
实行告知承诺制: 部分地区推行告知承诺制,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时承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无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改为自行备案: 建设单位需要在合同签订后的一定期限内,将合同报送建设主管部门进行自行备案,主要是为了方便政府部门监管。
施工合同备案取消对建筑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减轻企业负担: 取消备案审查环节,简化了审批流程,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提高审批效率: 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有利于促进投资和经济发展。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取消备案不等于放松监管,政府部门将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工程质量安全、市场秩序的监督检查。
四、施工合同备案取消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施工合同备案取消,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仍需注意以下问题:
加强合同管理: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更加重视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合规、完整清晰,避免因合同问题引发纠纷。
提高风险意识: 取消备案后,企业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责任,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
积极配合监管: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共同维护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
施工合同备案取消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审批效率、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合同管理、提高风险意识、积极配合监管,共同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仅供借鉴,具体政策以当地政府部门发布的较新文件为准。
回复时间:2025-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