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黑白合同造价鉴定: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尹鸿煊机电安装工程师 济南*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在建筑工程领域,“黑白合同”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造价纠纷也层出不穷。本文将围绕“建设工程黑白合同造价鉴定”这一话题,以问答的形式,为您详细解读相关问题,帮助您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什么是建设工程“黑白合同”?
“黑白合同”是指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项目签订两份或两份以上内容不一致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规避法律监管、逃避纳税义务或损害他人利益的目的。其中,“黑合同”通常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但因内容违法而无法得到法律保护;“白合同”则表面合法,但并非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往往用于应付监管部门。
2. “黑白合同”现象常见于哪些情形?
在建设工程领域,“黑白合同”现象主要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形:
规避招投标: 双方为了绕过招投标程序,私下达成协议,以低于招标底价的方式签订“黑合同”,再签订一份符合招标要求的“白合同”用于备案。
偷逃税款: 双方为了减少税费支出,在“黑合同”中约定低于实际成交价格的金额,并在“白合同”中体现该价格,以此降低应纳税额。
骗取贷款: 施工方与开发商串通,以虚高的价格签订“白合同”,并以此为依据向银行申请贷款,实际工程款则按照“黑合同”约定支付。
3. “黑白合同”对工程造价鉴定有何影响?
“黑白合同”的存在会对工程造价鉴定造成诸多困扰,主要体现在:
取证困难: “黑合同”作为双方私下签订的协议,通常较为隐蔽,鉴定机构难以获取,导致无法全面了解合同的真实情况。
价格认定难: 由于“黑白合同”存在价格差异,鉴定机构需要判断哪个价格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以此作为计价依据,但往往缺乏充分证据支持。
鉴定结论效力受限: 若鉴定过程中未发现“黑合同”的存在,仅依据“白合同”出具的鉴定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其效力也会受到影响。
4. 面对“黑白合同”,如何进行工程造价鉴定?
针对“黑白合同”带来的鉴定难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全面收集证据: 除合同文本外,还应尽量收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其他证据,如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图纸、结算单据、往来函件、会议纪要等,并注意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核实工程量: 通过现场勘察、图纸核对等方式,核实工程实际完成情况,避免以“黑白合同”中虚假的工程量作为计价依据。
调查市场价格: 通过市场询价、借鉴类似工程案例等方式,了解工程造价的合理区间,判断“黑白合同”中约定的价格是否存在异常。
专家论证: 对于复杂的工程造价争议,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听取专家意见,为鉴定结论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5. 如何防范“黑白合同”风险?
为避免陷入“黑白合同”的陷阱,建议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遵守招投标法: 选取承包商时,应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进行,避免私下交易,杜绝“黑白合同”滋生的土壤。
规范合同签订流程: 合同签订前,应仔细审查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约定,并确保合同内容真实、合法、有效。
妥善保管合同及相关资料: 将合同文本、图纸、结算单据等重要资料妥善保管,以便在发生争议时能够及时提供有效证据。
询问专业人士: 在遇到工程造价纠纷时,应及时询问律师或造价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寻求法律和技术支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黑白合同”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加剧了工程造价纠纷的解决难度。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树立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防范“黑白合同”风险,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回复时间:2025-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