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政府采购中,询价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询价过程中出现的唱价,是否应该公开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一、公开唱价有利于提高透明度
政府采购是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其透明度是衡量政府采购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公开唱价有利于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于政府采购过程的信任度。
而且,公开唱价还可以避免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如牵线搭桥、围标串标等。公开唱价,可以让供应商对于竞争对手的报价了解得更多,通过竞争,费用会更加合理、公正。
二、不公开唱价有利于降低成本
然而,不同的行业和项目,对于公开唱价的看法也不同。一些人认为,公开唱价的做法仍存在不一致和不稳定的因素,不能完全体现市场化的供需关系。
如果所有供应商都可以看到其他供应商的报价,会很容易导致一些供应商围标串标、恶意竞争,甚至互相串通占用市场。
一些供应商可能不得不提高报价,以获得政府采购的合同,而这样的行为只会意味着增加了政府采购的成本。
三、如何平衡公开及保密的关系
为了平衡公开及保密的关系,政府可以尝试一些措施,如设置招标条件、控制招标时间和适当减弱报价信息。
招标条件的设计应保证公正、合理,使得不同的供应商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政府可以措施招标时间,使得所有供应商在同一时间接受询价或招标,并在同一时间收到中标通知。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不同报价的时间差异,同时也可以降低不同报价的知晓差异,提高公平性。
政府可以适当减弱报价的信息量,例如只公开唱价的高低范围,而不公开具体唱价。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保证不同供应商相互不知道彼此的具体唱价,同时也可以使政府在采购过程中更容易掌控。
公开唱价和不公开唱价各有利弊。政府在实施采购过程中应该充分平衡,在平衡有利于透明度和有利于降低成本之间找到一个较优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