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项目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府采购已经成为了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保障公共利益的有效手段。不过,近年来政府采购中发生的转包现象却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政府采购项目转包后该如何履行?
政府采购项目转包的成因
政府采购项目转包指的是承包商在中标后将项目部分或全部转包给其他的承包商进行履行的行为。转包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 中标企业难以完成所有工作内容。
2. 转包能够降低成本。
3. 转包能够增加经验和信誉。
政府采购项目转包后的履行问题
政府采购项目转包后存在以下履行问题:
1. 破坏中标公平性。转包可能导致中标过程中的公平竞争遭受破坏。
2. 降低履约质量。如果承包商在转包过程中没有进行足够的管理和监督,就可能会降低履约质量。
3. 增加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转包可能增加了履约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增加了交流成本和风险。
政府采购项目转包后的履行
政府采购项目转包后的履行需要依据以下原则进行:
1. 坚持公平竞争原则。转包的过程应该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的原则,保证中标公平性。
2. 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履约过程中应该将质量放在首位,保证转包后的工作质量不受影响。
3. 坚持综合成本原则。转包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综合成本,保证综合成本最小而不仅仅是直接成本最小。
4. 坚持政府监管原则。政府在采购过程中应该积极监管转包过程,保证项目按要求、按时、按质量履行。
政府采购项目转包后的案例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政府采购转包管理规范》为政府采购转包提供了详细的管理规程和流程。例如,苏州市政府采购中心在2018年曾经发生了一起政府采购转包事件,在政府监管下,该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政府采购项目转包后的履行需要遵循公平竞争原则、质量优先原则、综合成本原则、政府监管原则,保证项目按要求、按时、按质量履行。政府采购方也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建立完善的制度、流程及责任体系,才能够有效的防止转包行为对采购过程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