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这颗镶嵌在江淮之间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巢湖烟波浩渺,到淝河蜿蜒流淌,水资源不仅滋养着这片土地,也孕育了合肥悠久的历史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将其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合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合肥水利工程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1.1 地理环境与水资源现状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然而,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旱涝灾害时有发生,水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1.2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作为安徽省省会和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近年来合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3 水利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合肥水利工程建设,对于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防洪排涝安全、水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合肥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1 防洪排涝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合肥市持续推进江淮河湖治理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防洪排涝体系。例如,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巢湖周边地区的防洪标准;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等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
2.2 供水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合肥市积极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其中,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性水利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合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城市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
2.3 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合肥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大力实施河湖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例如,巢湖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巢湖水质,恢复了湖泊生态功能;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打造了一批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滨湖城镇。
三、 合肥水利工程建设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合肥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水安全为核心,以改善水生态为重点,全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合肥打造“五高地一示范”、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省会城市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3.1 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节水产业,积极推广节水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2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推进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水利项近来期工作,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3.3 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河湖水系连通,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丽水环境。
3.4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水利平台,提升水利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合肥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但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