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天保工程是指在吉林省境内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旨在通过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改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一、背景
吉林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属于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区和重要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开发利用,吉林省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国家于1998年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吉林省也同步启动实施。
二、目标
吉林天保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
有效保护天然林资源。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切实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资源。
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
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加强森林抚育管理,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促进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促进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提高林区人民生活水平。
三、主要内容
吉林天保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这是天保工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天保工程目标的关键措施。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加强森林防火、防虫、防病等工作,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在宜林荒山荒地和退化林地,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对现有林分进行抚育间伐、补植补造等措施,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
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依托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林下经济,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促进林区经济转型发展。
四、实施情况
自1998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天保工程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自2014年起,吉林省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现了天然林保护的全覆盖。
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面积、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为林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经验和启示
吉林天保工程的成功实施,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保障。将天保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依法治林,强化法治保障。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坚持科学规划,注重分类施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分类施策,精准推进。
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天保工程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六、未来展望
未来,吉林省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持续推进天保工程建设,为建设美丽吉林、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