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定(Agreement on Government Procurement,GPA) 是世界贸易组织(WTO)项下的一个诸边贸易协定,旨在通过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促进国外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GPA为成员方政府采购活动设定了规则,要求成员方在政府采购中给予其他成员方供应商待遇不低于本国供应商的待遇,以实现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和透明。
一、 背景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履行其职能,以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名义从市场上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活动。政府采购市场规模巨大,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约为15%-20%。
为了规范政府采购活动,促进国外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关贸总协定(GATT)东京回合谈判于1979年达成了《政府采购协定》,该协定于1981年生效,是the one个规范政府采购的多边法律文件。
随着国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原《政府采购协定》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
适用范围有限,仅适用于货物采购;
法律约束力不足,成员方可选取性遵守;
缺乏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各方对原《政府采购协定》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政府采购协定》(GPA),并于1996年作为WTO法律体系的一部分生效。
二、 主要内容
GPA的主要内容包括:
1. 适用范围
GPA适用于成员方各级政府实体的货物、服务和工程采购。具体包括:
货物采购: 指所有货物买卖,包括与货物有关的服务,如运输、保险、安装等。
服务采购: 指除建筑服务以外的服务采购,如询问、审计、法律服务等。
工程采购: 指建筑服务采购,包括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等。
GPA对政府采购的范围设定了门槛,只有达到一定金额的采购才适用GPA规则。
2. 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
国民待遇原则: 要求成员方在政府采购中给予其他成员方供应商待遇不低于本国供应商的待遇。
最惠国待遇原则: 要求成员方在政府采购中给予任何其他成员方供应商的待遇,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方供应商的待遇。
3. 透明度
GPA要求成员方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具体措施包括:
公布采购信息: 成员方应及时公布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程序规则、采购计划、招标公告等信息。
提供质疑程序: 成员方应建立健全政府采购质疑程序,允许供应商对采购程序和结果提出质疑。
公开评标标准: 成员方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公布评标标准,并以客观公正的方式进行评标。
4. 招标程序
GPA规定了政府采购的招标程序,包括:
公开招标: 要求成员方对达到一定金额的政府采购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允许所有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与投标。
选取性招标: 允许成员方在特定情况下采用选取性招标的方式,邀请部分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参与投标。
直接采购: 允许成员方在特殊情况下采用直接采购的方式,但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条件。
5. 争端解决机制
GPA建立了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允许成员方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政府采购领域的贸易争端。
三、 意义和影响
GPA的签署和实施对国外贸易和政府采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促进国外贸易自由化: GPA通过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消除歧视性待遇,为各国供应商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了国外贸易的发展。
提高政府采购效率: GPA的透明度和竞争性原则,有助于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财政资金。
推动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GPA促使成员方不断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提高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
四、 中国与GPA
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时承诺,将在加入WTO后尽早加入GPA。经过多年的谈判,中国于2014年提交了加入GPA的修改后的出价清单,并于2015年完成了加入GPA的谈判。
加入GPA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外竞争,分享国外市场机遇,也有利于中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政府采购的管理水平。
五、 未来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GPA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GPA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扩大适用范围: GPA将逐步扩大适用范围,涵盖更多的政府采购领域,如电子采购、可持续采购等。
提高透明度: GPA将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加强信息公开和数据共享,方便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加强争端解决机制: GPA将完善争端解决机制,提高争端解决的效率和公平性。
GPA作为WTO框架下重要的诸边贸易协定,对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促进国外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GPA将在未来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全球政府采购市场更加开放、透明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