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挂证行为一直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挂证是指企业或个人在施工中,擅自使用他人施工许可证、执业资格证书等相关技术资质,或以虚假方式获取技术资质,或使用无资质的人员参加建筑工程施工等行为。
对于挂证行为,一旦被查实,不仅会造成建筑质量问题,而且会引起法律责任纠纷。近年来,各地建筑主管部门对于挂证行为越来越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排查处罚。
建筑挂证的危害
挂证行为在建筑工程中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质量受损
挂证人员常常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资质,难以保证施工质量。挂证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和技术失误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增加建筑工程质量风险。
参与公共工程吃亏
挂证行为会影响各单位的参与公共工程的机会。作为合法、资质齐全的建筑承包单位,挂证者通过非法途径取得施工许可证书等技术资质,使用无资质的人员参加建筑工程施工,往往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获得工程,对合法企业形成不小的竞争压力,严重影响企业发展与生存。
执法难度加大
建筑执法部门在进行检查时,往往会发现施工许可证和执业资格证书等技术资质与实际施工的人员并不匹配,但是却很难确定是否存在挂证行为。这样一来,建筑执法部门在排查建筑质量问题时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建筑挂证排查
为了排查建筑挂证行为,建筑主管部门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实地检查
检查人员通过实地检查,对使用证件和执业资质的人员与实际工作人员是否匹配、证件和执业资质是否真实有效进行核查,一旦发现挂证行为,即进行严肃处理。
开展专项整治
针对建筑安装行业存在的整改问题,建筑主管部门会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对挂证行为进行集中排查,对存在挂证行为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坚决进行严厉打击。
强化考核管理
针对挂证问题,建筑主管部门要加强考核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曝光,加强信息公开制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市场主体的自律性和诚信度,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筑安装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建筑挂证的处罚
对于建筑挂证行为,建筑主管部门通常会采取以下处罚手段:
罚款
根据《建筑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存在挂证行为的企业和个人坚决进行罚款处罚。罚款数额根据挂证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
吊销许可证和执业资质证书
对于挂证行为严重的建筑安装企业和相关人员,建筑主管部门有权依法吊销其许可证和执业资质证书,限制其从事相关行业活动。
刑事责任追究
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对涉嫌挂证行为或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安装企业和个人,建筑主管部门有权向公安机关移交,进一步追究其刑事责任。
建筑挂证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影响到建筑质量,还会损害合法企业的权益,因此建筑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管排查,对挂证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强化考核管理的手段从根本上遏制挂证行为的发生,保障建筑施工质量和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