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而对建筑的节能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智慧城市建筑节能标准规范正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城市中,建筑物是最主要的能耗行业之一。根据《中国节能统计公报》,2019年建筑节能增量达到1883.7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用能总量的13.7%。如何在确保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节能和减排,已成为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寻找答案的重要问题。
智慧城市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的制定,旨在通过社会力量动员、市场引导、政府监管和技术进步等手段,鼓励建筑业的节能绿色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体系
智慧城市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的标准体系,包括以下3个层次:
第一层次:总规
总规层次是指对智慧城市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的总体要求、目标、原则、范围等进行统筹规划的标准。例如,制定城市建筑能耗标准、建筑节能测试评估方法等。
第二层次:专项规范
专项规范是指针对智慧城市建筑节能规划中的具体领域,对建筑节能提出技术、设备、管理等要求的规范。例如,制定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评估指南、建筑节能插座管理规定等。
第三层次:技术规程
技术规程是指对智慧城市建筑节能规划中涉及到的具体技术问题或细节作出规定的标准。例如,制定建筑隔热材料检测技术规程、建筑校准气密测试规范等。
制定标准的过程
智慧城市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的制定,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的广泛参与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般而言,其制定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标准制定组织机构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组织标准制定,确定标准制定组织机构。
第二步:调研
调研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政策情况,研究国外较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第三步:制定草案
制定标准的草案,征询各方意见和建议,并充分采纳。
第四步:审批和发布
草案稿完成后,需要通过征求意见、审查、审批和公告等过程,最终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
未来展望
智慧城市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的制定,是推动中国城市智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节能的实际需求,提高建筑的节能标准,加强技术研发,减少由建筑带来的环境和人体健康威胁。同时,还应从政策、产业链等层面创造条件,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未来智慧城市建筑节能标准规范制定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不仅为节能减排、环保、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也将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