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建筑面积规范》(GB/T 50352-2019)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于2019年12月31日发布,2020年6月1日起施行。本规范规定了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和方法,适用于各类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的建筑面积计算。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以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
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工业建筑和仓储建筑等;
公用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供电设施、通信设施、给排水设施、燃气设施、热力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
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内外墙体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总和。
地上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地平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地下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地平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和。
建筑高度:指建筑物主体结构较高点与地平面的垂直距离。
建筑层数:指建筑物从首层至顶层的层数,包括夹层和阁楼。
层高:指楼层内净空高度,即从楼面至上部楼板或屋顶结构的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地上建筑面积计算
水平投影面积:以建筑物外墙体外围水平投影线为界,计算建筑物各层的水平投影面积。
阳台、挑檐、雨篷、门廊等外挑结构: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地下室: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屋顶花园: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坡屋顶: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复层结构: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之和计算。
地下建筑面积计算
水平投影面积:以建筑物地下部分外墙体外围水平投影线为界,计算建筑物各层的水平投影面积。
地下室: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地下车库: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地下设备层: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建筑高度计算
一般建筑:从建筑物正门地平面至屋顶较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坡屋顶建筑:从建筑物正门地平面至屋顶坡度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塔楼、烟囱等构筑物:从构筑物基础至顶端的垂直距离。
建筑层数计算
从首层至顶层,包括夹层和阁楼。
首层: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上第一层,其地平面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大于0.5米。
夹层:是指建筑物内层高比标准层低,但大于2.2米的夹层。
阁楼:是指建筑物顶层,其层高小于2.2米,但可供居住或使用的空间。
建筑面积计算方法
按层计算法
将建筑物各层平面图绘制在同一比例的图纸上,并计算各层水平投影面积。
将各层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作为建筑面积。
按体积计算法
根据建筑物的外形尺寸和层高,计算建筑物的体积。
将建筑物的体积除以标准层高(2.8米),得到建筑面积。
按实测面积法
根据实测的建筑物平面图和立面图,计算建筑物的水平投影面积和层高。
将水平投影面积乘以层高,得到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计算注意事项
外墙体外围水平投影线的确定应以建筑物的实际外形尺寸为准。
建筑物外墙体外围水平投影线应包括外墙体本身的厚度。
建筑物外墙体外围水平投影线应排除门窗洞口、阳台、雨篷、挑檐等外挑结构的面积。
建筑物地下室的水平投影线应包括外墙体本身的厚度和外墙体外侧的回填土厚度。
建筑物屋顶花园的水平投影线应包括屋顶花园的围护结构和绿化面积。
建筑物坡屋顶的水平投影线应包括坡屋顶的水平投影面积和坡屋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建筑物复层结构的水平投影线应包括各层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违反本规范的处理
违反本规范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