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澄清流程是指在招标投标活动中,为确保招标文件内容清晰、准确,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投标失误,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解释说明的标准化程序。
一、 概述
招投标活动中,招标文件是指导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然而,由于招标文件内容的复杂性、专业性以及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投标人在理解招标文件过程中难免存在疑问。为保证招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的投标失误,招标法规定了招标澄清制度,要求招标人对投标人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准确的澄清。
二、 澄清的范围
招标澄清主要针对以下内容:
1. 招标文件中的歧义或矛盾之处: 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要求、商务条款、评标办法等方面存在的不清晰、不完整、前后矛盾等问题。
2. 招标文件中的错误或遗漏: 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错误、文字错误、图纸错误、附件缺失等问题。
3. 需要进一步解释说明的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招标范围、技术标准、付款方式、履约保证等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内容不属于澄清范围:
1. 对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修改: 例如,改变招标范围、主要技术指标、评标标准等。
2. 向个别投标人透露与招标活动有关的保密信息: 例如,其他投标人的名称、投标报价等。
3. 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三、 澄清的提出
1. 提出主体:
招标澄清可以由投标人提出,也可以由招标人主动发起。
投标人提出澄清: 投标人在研究招标文件过程中发现疑问,应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方式和程序以书面形式向招标人提出澄清申请。澄清申请应写明需要澄清的内容、理由和依据。
招标人主动澄清: 招标人在开标前发现招标文件存在问题,或收到投标人提出的澄清申请后,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澄清。
2. 提出时间:
招标澄清应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一般情况下,招标文件会规定一个截止日期,投标人应在截止日期前提交澄清申请。如果招标文件未明确规定,则应在开标前提出。
3. 提出方式:
招标澄清一般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
四、 澄清的答复
1. 答复主体:
招标人负责对投标人提出的澄清申请进行答复。
2. 答复时间:
招标人应在收到投标人澄清申请后及时进行答复,一般应在3个工作日内给出书面答复。如果情况复杂,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答复的,招标人可以适当延长答复时间,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
3. 答复方式:
招标人对投标人提出的澄清申请应以书面形式进行答复,答复内容应清晰、准确、完整。答复文件应发送至所有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以确保所有投标人获得的信息一致。
4. 答复内容:
招标人的答复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澄清申请的编号
提出澄清申请的投标人名称
需要澄清的内容
澄清意见
澄清意见的依据
五、 澄清纪要
招标人对投标人提出的澄清申请进行答复后,应形成书面澄清纪要。澄清纪要是招标文件的补充文件,与招标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 纪要内容:
澄清纪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名称
招标编号
澄清会时间和地点
出席人员名单
每个澄清问题的具体内容、答复意见及依据
2. 纪要签署:
澄清纪要应由招标人和所有参加澄清会的投标人代表签字确认。
3. 纪要发放:
澄清纪要形成后,招标人应及时将纪要发送至所有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
六、 注意事项
1. 投标人应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充分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并及时提出需要澄清的问题。
2. 招标人应认真对待投标人提出的澄清申请,及时、准确地进行答复。
3. 澄清纪要是招标文件的补充文件,与招标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投标人应认真阅读并遵照执行。
4. 招标人和投标人应妥善保管澄清文件,以备查验。
七、 意义
招投标澄清流程的设立,对于保障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提高招标效率,维护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1. 保证招标信息的公平、公开: 通过澄清流程,可以使所有投标人对招标文件有统一的理解,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公平竞争。
2. 提高招标文件质量: 澄清过程可以发现招标文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招标人不断完善招标文件,提高招标文件质量。
3. 减少招标争议: 通过澄清流程,可以解决投标人在投标过程中的疑问,减少因理解偏差导致的招标争议。
招投标澄清流程是招投标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规范招投标活动,维护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