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算量规范标准(地铁建筑设备设施数量规范)
建筑设备算量规范是指确定建筑物中各种设备所需数量及技术性能等指标的标准,是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下是建筑设备算量规范的主要内容。
设备种类划分
建筑设备种类划分根据其功能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 供暖通风空调设备:包括空气调节设备、新风系统、管道及配件等。
- 给排水设备:包括给水设备、排水设备、水处理设备等。
- 电气照明设备:包括电力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
设备算量确定方法
设备算量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区域法:按照建筑区域面积或使用功能区域面积的比例确定设备的数量。
- 单位法:按照设备的设备容量或设备功率的标准值确定设备的数量。
- 负荷法:按照建筑物的较大负荷量,确定设备容量。
算量指标
设备算量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设备种类:根据建筑物功能需要确定所需设备种类。
- 设备数量:根据建筑物使用面积、较大负荷量等指标确定所需设备数量。
- 技术性能:根据设备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确定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
- 设备附属设施:包括设备的管道、泵、阀门、电缆、接头等。
注意事项
在进行建筑设备算量确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需充分考虑建筑物使用功能和性质的特点,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设备配置。
- 应根据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环境确定设备的容量和规格。
- 应根据设备使用特点确定设备的附属设施。
- 应特别注意低温环境和酸雨等特殊环境对设备带来的影响。
建筑设备算量规范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建筑物的各种功能需要和使用要求,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设备配置。在进行设备算量确定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特点,并特别注意特殊环境对设备带来的影响。
地铁建筑设备设施数量规范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地铁成为了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地铁建设中,设备设施的数量规范却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为了确保地铁建设质量和安全,下面将详细介绍地铁建筑设备设施数量规范。
地铁建筑设备设施数量规范的目的
地铁建筑设备设施数量规范的一项基本目的是确保地铁运行安全和顺畅。在设计地铁设施数量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地铁使用的多个方面,如人流量、日常维护等等。同时,地铁设施数量也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地铁的合法合规。
地铁建筑设备设施数量规范的内容
地铁建筑设备设施数量规范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车站通风设备数量
- 车站环保设备数量
- 车站人行道数量
- 车站卫生间数量
- 车站洗手间数量
- 车站轻便梯数量
- 车站电梯数量
地铁车站通风设备数量规范
根据相关标准,地铁车站通风设备数量规范如下:
- 车站内设有地铁通风系统,系统分为静态排气和动态机械送风两种方式,系统必须与消防、供电、自控中心联动。
- 通风风量:车站使用人数不超过500人/时,通风风量为13500m^3/时;车站使用人数超过500人/时,通风风量按设计规定的车站较大人流量计算。
- 车站内设有空调系统,系统必须与通风、消防、供电、自控中心联动。
地铁车站环保设备数量规范
地铁车站环保设备数量规范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其中包括:
- 车站垃圾分类设备:垃圾分类设备数量的多少应根据车站每天的垃圾量和物品种类来合理设置。一般来说,每个车站至少需要设有厨余垃圾箱、可回收物品垃圾箱、其他垃圾箱。
- 车站污水处理设备:车站污水处理设备必须建设污水处理站并正确运行管网,保证处理合格的水直接排入排污管线。
- 车站噪音控制设备:车站噪音控制设备的设置应根据车站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布置,以较大限度地减少车站噪声所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控制设备也不应对车站通风、空气变化及人员疏散产生负面影响。
地铁车站人行道数量规范
地铁车站人行道数量规范主要考察车站的流量,并根据流量来合理设置人行道数量。车站全站(含换乘)人行道有效宽度应不少于2.0m,同时保证不堵塞人流和安全快速疏散。如果设置了笫二人行道,则最短距离不得小于20m。
地铁车站卫生间和洗手间数量规范
地铁车站卫生间和洗手间数量规范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 车站内必须设置男女分开、独立包厢形式的洗手间
- 对于超过500人的车站,必须额外设置一个无障碍洗手间。
- 卫生间数量应根据车站的使用人数来设计。
地铁车站轻便梯和电梯数量规范
地铁车站轻便梯和电梯数量规范同样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车站内必须设备轻便梯和电梯,供乘客使用,依据车站使用人数,按“轻便梯2部以上,其中1部为安全电梯”的设计要求设置轻便梯数量和电梯数量。在道路纵坡大于15%或者由于保护建设限制工程场地面积不能满足轻便梯和安全电梯的设置时,可以采用滑道、楼梯或小电梯代替轻便梯和安全电梯。
地铁建筑设备设施数量规范是地铁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确保地铁的安全、顺畅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设计和建设地铁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各个设备和设施运行的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