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合同增加价格怎么操作?
-
乐俊伟建筑预算工程师 阜阳*邦建筑防水有限公司
施工合同增加价格是指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实际发生的工程量或成本超过合同约定的范围,承包方需要向发包方提出增加合同价格的请求,经双方协商一致后,对原合同价格进行调整的行为。
一、 引起施工合同价格调整的常见原因
施工合同价格调整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
1. 设计变更: 发包方在施工过程中提出变更设计,导致工程量增加或减少、施工方案改变、材料设备更换等,从而引起造价变化。
2. 现场条件变化: 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地下管线情况等与合同约定的情况不符,需要进行额外处理,增加工程成本。
3. 材料价格上涨: 在合同履行期间,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原因,导致主要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超出合同约定的风险承担范围。
4. 国家政策调整: 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新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导致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发生变化,例如税率调整、人工费标准调整等。
5. 不可抗力: 发生地震、洪水等不可抗力事件,造成工程损失或工期延误,需要进行修复或采取补救措施,增加工程费用。
二、 施工合同增加价格的法律依据
我国法律法规对施工合同价格调整有明确的规定,主要依据包括: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三十三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或者当事人一方依照法律规定或者约定要求终止合同的,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第五百三十七条规定,债权人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受领定期金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受领迟延或者拒受领的次日起,不再计算利息。约定的付款期限届满,或者其他终止事由出现后,受领人可以请求受领定期金的本金和利息。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二十三条规定,承包单位不得将工程转包。 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3.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
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了合同价格的确定方式、组成、调整原则和程序等。
三、 施工合同增加价格的操作流程
1. 提出申请: 承包方在发现可能导致合同价格调整的原因后,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发包方提出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例如设计变更通知单、现场签证单、材料价格上涨证明等。
2. 协商确定: 发包方收到申请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并在合理的期限内与承包方进行协商,确定是否调整合同价格以及调整的幅度。
3. 签订协议: 双方协商一致后,应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调整后的合同价格、付款方式等内容,并作为原合同的补充协议。
4. 履行协议: 双方应按照调整后的合同协议履行各自的义务,发包方应及时支付增加的工程款,承包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施工。
四、 注意事项
1. 及时提出申请: 承包方应在发现可能导致合同价格调整的原因后,及时向发包方提出申请,避免因时间过长而导致证据灭失或难以举证。
2. 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 承包方应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例如设计变更通知单、现场签证单、材料价格上涨证明等,以支持其价格调整的请求。
3. 协商解决争议: 双方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协商,妥善解决合同价格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争议。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4. 注意证据的保存: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例如合同文件、会议纪要、往来函件、照片、视频等,以便在发生争议时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相关法律风险
1. 未签订书面协议: 双方在协商一致后,未签订书面协议,仅口头约定价格调整事宜,可能导致协议无法履行或产生争议。
2. 证明材料不充分: 承包方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无法证明其价格调整的请求合理,可能导致其请求被驳回。
3. 恶意串通: 承包方与发包方内部人员恶意串通,虚增工程量或材料价格,骗取工程款,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施工合同价格调整是建设工程领域常见的法律问题,承包方和发包方都应该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流程,合理合法地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应加强沟通,及时解决可能引发价格调整的因素,避免因价格争议而影响工程进度和双方的合作关系。
回复时间:2025-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