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是政府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重要方式,为保证政府采购的公正、透明和高效,必须加强风险管控。本文将从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风险入手,探讨具体的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措施。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风险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德风险。政府采购活动涉及巨额财政资金,而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获取政府采购项目,存在贿赂、行贿以及其他不道德行为的风险。
2. 技术风险。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技术标准和要求的风险,一些不良商家借此钻空子,使用低劣材料或者不合格产品,导致出现技术故障或者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
3. 管理风险。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管理风险,一些商家存在违规操作或者把关缺失的情况,导致政府采购项目的优劣评判存在问题。
针对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风险,必须采取具体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措施
政府采购风险管控需要从政府采购流程、政府采购制度和政府采购人员三个方面进行管控。
政府采购流程
政府采购流程是实现政府采购风险管控的关键之一:
1. 采购需求的识别:政府采购流程的第一步是识别采购需求的大体范围和具体内容,要求政府采购人员在采购需求识别阶段,严格遵守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并且对项目质量、规格、技术标准等方面下足功夫,降低未能达到采购需求标准的风险。
2. 采购规划的制定:政府采购流程的第二步是采购规划的制定,要求政府采购人员在采购规划制定阶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采购需求要求,制定采购时间、采购金额和采购方式等因素,以确保采购规划的合理性并较大化避免风险。
3. 采购文件的编制:政府采购流程的第三步是编制采购文件,对采购过程中的政府采购人员和商家都有义务遵守相应的程序。政府采购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过程要求完成采购文件的编制,同时商家也应该严格按照提交采购文件的时间要求,根据具体要求提交相应的材料,以此降低政府采购法律法规遵守的风险。
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是实现政府采购风险管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1. 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政府采购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对采购活动风险管控的关键性举措之一。政府采购管理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采购制度,并对相应管理规定进行全面的安排和落实,较大化地保证政府采购活动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严格执行,避免不法商家和政府采购人员在采购活动中的交易行为。
2. 政府采购的管理流程:明确政府采购的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政府采购流程管理规定,确保政府采购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并在采购流程中强化对过程风险的防控,以确保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平性和竞争性。
政府采购人员
政府采购人员是实现政府采购风险管控的关键力量:
1. 业务能力:政府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应该符合采购所需求的素质和实际需要。此外,政府采购人员要遵守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熟悉政策保证政府采购活动的合法性和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
2. 职业道德:政府采购人员的工作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原则,特别避免受到商家的个人利益诱惑,以否定贿赂行为的存在和可能对采购活动所带来的负向影响。同时,政府采购人员应该时刻保持公正、透明的采购原则,确保政府采购活动在合法的法律框架内进行,确保实现指向政府采购财政资金的高效、公正和透明的使用目标。
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是保证政府采购活动公正透明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以上所述的具体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措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共同关注和落实。只有在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采购风险管控制度基础上,才能够达到政府采购合法、公正、透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