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是指政府通过采购方式购买待建项目服务,由采购人按照合同约定负责项目建设,并将其建成符合合同约定的使用要求,然后交付给政府使用。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是一种新型的采购方式,有利于政府集中资源,提高项目建设效率,降低建设成本,保障项目质量。
适用范围
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适用于下列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道路、桥梁、隧道、机场等;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如学校、医院、文化馆等;
住宅建设项目,如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
其他经政府批准的项目。
采购方式
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一般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采购方式。其中,公开招标是最常用的一种采购方式,适用于竞争性强、供应商数量较多的项目。
采购程序
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的采购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采购需求论证:政府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采购需求,并进行充分论证。
2. 采购计划编制:根据采购需求,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采购内容、采购方式、预算金额等。
3. 采购文件编制: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文件,包括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合同文本等。
4. 发布采购公告:通过政府采购平台或其他渠道发布采购公告,邀请供应商参与投标。
5. 供应商报名:符合条件的供应商报名参加投标。
6. 资格预审:对供应商的资格进行预审,筛选出符合资格的供应商。
7. 开标评标:对合格供应商的投标文件进行开标评标,确定中标供应商。
8. 合同签订:与中标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9. 项目实施:中标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实施项目建设。
10. 验收交付: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交付政府使用。
合同内容
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合同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合同标的、数量、质量要求等;
项目建设期限、建设地点等;
采购人的权利义务;
供应商的权利义务;
质量保证和保修期;
付款方式和结算方式;
违约责任;
其他约定事项。
风险管理
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涉及的风险主要包括:
项目建设风险:包括设计变更、施工延误、质量问题等;
资金风险:包括预算超支、支付拖欠等;
履约风险:包括供应商违约、合同纠纷等;
其他风险:包括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
政府应采取措施有效管理风险,包括:
风险识别:识别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风险评估: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风险应对: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保留等。
风险监测:定期监测风险状况,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案例
近年来,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北京市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了大量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服务,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上海市轨道交通建设:上海市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了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服务,极大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
深圳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深圳市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了多个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服务,提升了城市交通效率。
优势
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具有以下优势:
集中资源:政府通过采购方式集中资源,可以有效避免项目分散建设、重复投资等问题。
提高效率:通过统一采购,可以简化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降低成本:通过竞争性采购,可以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节约财政资金。
保障质量:政府通过合同约定明确质量要求,并强化质量监督,可以保障项目建设质量。
转移风险:政府将项目建设风险转移给供应商,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
劣势
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也存在一些劣势,包括:
采购难度大:待建购买服务涉及内容复杂,采购难度较大。
风险较大:项目建设涉及的风险较大,政府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前期投入高:政府需要在采购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需求论证、采购计划编制等工作。
供应商选取难:具备承接待建购买服务项目能力的供应商数量有限,政府在供应商选取上可能面临较大困难。
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未来,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
采购范围扩大: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的范围将不断扩大,覆盖更多类型的项目。
采购方式创新:政府将探索新的采购方式,如两阶段采购、电子采购等,以提高采购效率。
风险管理强化:政府将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测机制。
供应商能力提升:政府将采取措施提升供应商的能力,培育一批具有承接待建购买服务项目能力的供应商。
监管体系完善:政府将完善政府采购待建购买服务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采购过程和项目建设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