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住建局《关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做优做强地下空间产业建议的提案》第627号提案的复函
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627号提案的复函
林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做优做强地下空间产业建议的提案》(第 627 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建议采纳情况
涉及轨道交通及综合管廊的相关建议全部采纳。
正如您所说,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能源、水源、岩土等生态资源的重要载体,地下空间的开发对西安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市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正在积极有序开展。
(一)轨道交通方面
1.超前规划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故都风貌并对古建筑周边建筑高度多有限制,并且受限于土地资源使得老城区人口密集、绿化面积不足,因此加强对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分必要。随着我市轨道交通建设蓬勃发展,加强地铁沿线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为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引导城市建设向立体空间发展,2014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了《西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2018 年印发了《西安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19 年制定了《西安市轨道交通用地综合开发规划和土地供应暂行规定(试行)》等多项制度性文件,为西安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从政策和法律上提供了依据。
2.深度融合地铁客流与支线商圈。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西安地铁车站也由最初的单一出入口功能向连接周边商场、购物广场的小区域向综合商业步行街、交通枢纽的综合大区域功能转变,甚至部分地铁车站还建设了商业开发区域。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也对城市商业版图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让客流在体验便捷舒适出行的同时,还体验到琳琅满目商业街区的购物、休闲乐趣,商家也因此而赚足利润,达到以轨道交通为纽带,连接商业开发与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度融合。目前小寨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西安SKP、开元商城、西安大都荟、四海唐人街、李家村万达广场等诸多商业街区。西安幸福林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地下综合利用工程,全国最大的城市林带工程,全市最大的市政、生态、民生工程。包括地上景观、市政道路、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和地铁配套五项内容。整个林带地下空间负一层规划了餐饮商业等多种休闲娱乐业态,负二层可看到停车场和地铁 7(规划线)、8 号线换乘,并连接大型地下停车场。负三层为地铁 1、6、8 号线换乘,未来地铁贯通于整条林带,实现真正意义的零换乘,打造现代城市更新示范区。随着地铁建设规模和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加,未来将有更多的沿线地下空间得以开发利用,必将为大西安城市建设增加新的活力。
3. 科学统筹做好规划设计。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因其工程可逆性差、改造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在开发建设中要注重空间环境质量、防灾措施、功能定位、开发规模以及与周边的住宅区、商业区等诸多功能区的合理有效衔接。在轨道交通规划阶段,市住建局(市轨道办)将联合市轨道交通集团,积极对接市级规划、交通等相关部门,并借鉴国内外成熟成功的经验,做好线路规划和周边建筑物的对接。对于地下空间开发区域,积极建议规划部门做到统一规划、在设计施工阶段争取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并做好不同功能区的接口预留。在与轨道交通出入口对接方面、规范审批手续,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充分做好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发,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可用空间,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捷。
(二)综合管廊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2016 年1 月,西安市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挂帅,规划、发改、建设、市政、轨道、水务,以及各区县、开发区管委会为成员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管理等工作,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地下综合管廊方针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2. 强化顶层设计。2016 年3 月,西安市编制了《西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随着中省关于综合管廊因地制宜推进的新要求和区域发展的新方向,2023 年已开展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修编,按照“尊重现状、衔接规划,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形成成网成片成系统的管廊新格局。目前,全市已建成综合管廊主体约200 余公里。其中,昆明路、“三中心”片区、常宁片区等管廊已有管线迁入,对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
3. 完善法规规范。按照中、省要求,从2017 年起,为进一步规范管廊管理工作,西安市相继出台了《西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西安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并组织编制了《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和《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管线入廊标准》。同时,经省人大批准,出台了《西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条例》,并于2021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为规范建设综合管廊提供了政策支撑。
4. 推进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目前,西安市综合管廊已陆续投运,在已建成管廊区域设置管廊监控中心,采用智慧运维系统,全面监控廊内情况,并逐步联通至全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统筹形成一体化运维管控体系。同时,在管廊内安装了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智慧安防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与管廊内的通风、排水、消防、视频监控等系统可靠联动,其中,沣西新城开发了全国首个“区块链+管廊机器人”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数字手段将管线维护与日常管理融合,大幅提升管廊运维智慧化水平,有效保障综合管廊和入廊管线安全、可靠运行。
5. 统筹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西安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西安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制定了《西安市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对西安市地下综合管网信息平台进行升级完善,基本形成主城区市政管网“一张图”,满足设施规划建设、智能化运维、应急防灾减灾等工作需求。
二、努力方向
(一)完善顶层设计。编制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建立地下空间建设项目库,明确开发利用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制定配套政策,探索地下空间互联互通。
(二)理顺工作机制。修订《西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明确统筹管理部门,协调地下空间重大事项,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促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施工、监管、验收、确权、运维、废弃、变更、移交等形成全过程闭环。
(三)搭建系统平台。探索现有信息管理系统融合联通和扩充地下民用设施信息的途径。建设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直观、全面地展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便于检索和审批。
(四)健全法规体系。在修订《办法》的基础上,逐步出台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法律,编制相关技术规范,约束和指导全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健康有序发展。
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地下空间建设工作的关注,同时也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监督我市城建事业发展!
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 年5月27日
(联系人:孟 庆 电话:89661311)
原文地址:https://zjj.xa.gov.cn/zw/zfxxgkml/jyta/1830470830843289601.html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关于2024年度第三十三批行政审批事项审查意见的公示
下一篇:【抽查计划】襄阳关于开展2024年房地产行业网签备案价及明码标价“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