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政策资讯

杭州市建委深入实施“三项工程” 着力构建全域美丽乡村宜居宜业新格局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杭州市建委坚持党建统领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组织领航、队伍提能、机制创新”三项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深刻重塑,为构建“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注入“红色动能”。2023年,全市累计建设绿道333公里;完成省民生实事任务新建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463个,农污治理工作已连续八年全省考核优秀,其中6年荣获全省第一且实现五连冠;累计获评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29个,选树省级“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12个,质量和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现代化美丽城镇项目总数778个,已完工634个,项目总投资额391.1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成功承办全国农房建设管理现场会,农房建设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

实施“组织领航”工程,联建共建筑牢“神经中枢”

坚持多层面联动,以党组织为纽带凝聚各方力量,整体推进村镇建设迈向纵深。一是横向协同聚合力。成立杭州市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加强与农业农村、规资、生态环境等市级职能部门党建联建,完善全流程“建、考、运、管”,在乡村规划、政策制定上同研究、同部署、同协调。如,联动市规资局出台《杭州市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导则》,创新探索“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为农房和村庄建设规划提供制度支撑。二是纵向贯通增动力。聚焦村镇建设精细化管理不够等短板弱项,建立市区两级建设部门日常联系和问题协商机制,创新引入“赛马晾晒”,统筹力量集中攻坚难题。通过“一区攻坚,全市共享”,市、区两级建设部门完成乡村建设理论研究课题43个,已转化为政策制度、技术导则41项。三是立体延伸齐发力。深化要素整合,将施工企业、设计研究院等16家党组织纳入组织架构,通过党建搭台、产业唱戏,打造合作共赢发展链。

实施“队伍提能”工程,指导帮扶激活“人才活水”

聚焦城乡设施配置与产业布局,围绕“三支队伍”建设要求,建强三支先锋队伍,引导党员干部在村镇建设一线冲在前、打头阵。一是建强“农污红色指导员”。围绕“水清、无味、点绿、景美”目标,出台《杭州市农村污水治理全生命周期“红色指导员制”工作指南》,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农污红色指导员队伍5700余人,全力打造“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实现“污水不出村”,助力1885个行政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87.9万户农户受益。如,临安区指南村通过“农污红色指导员”送服务、送知识、送技术,将农村生活污水采用分级处理分级利用开展资源化回用,每年回用节水约15万吨,生态农场经营每年可增收200余万元。二是建强“共富红小二”。坚持“发展共富经济”理念,探索建立由村干部、网格团队、电商企业等组成“共富红小二”帮扶队伍,现已组建8600余人队伍,推动“订单进村”“培训入户”“服务到家”,拓展农产品销售资源和渠道。如,萧山区三泉王村通过“共富红小二”协调组织、培训帮扶,开展“网红直播”“村嫂主播”等直播助农,带火杜家杨梅、翠沁斋食品等农产品,集体经济增收80余万元。三是建强美丽城镇“四师”。通过实施共富体验师、首席设计师、驻镇规划师、村镇发展师“四师”制度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开展设计落地、质量安全等服务4300余次,推动创成新时代美丽城镇省级样板55个。如,富阳区东梓关村通过“设计下乡”,对农房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修缮,46幢杭派民居白墙黛瓦,被网民誉为“最美农村回迁房”。

实施“机制创新”工程,长效巩固共绘“和美画卷”

加快健全乡村建设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以组织力量推动乡村长效治理。一是立法先行夯实标准体系。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率全国之先出台《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将二十年来一系列重要实践、制度成果进行系统集成,实现乡村建设从“无法可依”到“良法善治”。加快完善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力争在全国系统构建乡村建设的现代化制度体系。二是数智赋能撬动流程再造。以数字化改革手段赋能党建引领作用,开发集服务与管理为一体的风貌“智汇通”平台,将建筑、环境、交通等八大场景融入其中,实现105个乡镇(街道)共享89个应用场景。如,发布“乡村小脑”子平台六个公版,各地可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增加个性化场景,更好服务当地村镇建设。三是政企合作打通发展路径。突出资源共建共享,成立杭州市新时代乡村建设研究院,设立数智联盟、设计师联盟、项目管理联盟、法律服务联盟、金融服务联盟等五个联盟,建立由住建部指导的“乡建智库”和“培训基地”,为多领域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法律、金融等全方位支撑,带动乡村建设领域深层次变革。(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供稿)

 

原文地址:https://jst.zj.gov.cn/art/2024/9/5/art_1569972_58936486.html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以上数据根据互联网公开信息整合而成,仅供用户参考。建议您使用前再次确认数据真实准确性,您的任何决策由您自行承担风险。免费咨询入口

上一篇:关于印发《江西省建设工程联合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下一篇:2024年六安第五批监理企业资质审查意见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