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政策资讯

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相关事宜及案例分析

一、政策背景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第51条规定: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属于国家规定的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第109条规定: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建筑施工领域属于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八大高危行业领域之一,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法依规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二、典型案例

1、江西发电厂坍塌造成近百人伤亡案。2016年11月24号,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发生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大事故,造成73人死亡,多人不同程度受伤,除人员伤亡外,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1亿元。

2、2018年2月7日20时40分许,由中交二航局组织施工的佛山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一标段(以下简称“TJ1标段”)湖涌站至绿岛湖站盾构区间右线工地突发透水,引发隧道及路面坍塌,造成11人死亡、1人失踪、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323.8万元,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严重。

3、2019年4月25日7时20分左右,河北省衡水市翡翠华庭项目1#楼建筑工地,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轿厢(吊笼)坠落的重大事故,造成11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

三、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指保险机构为投保的工程施工项目提供事故预防服务,并在责任限额内为工程施工项目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有关经济损失等予以赔偿的一类商业保险。

(一)保障范围

1、从业人员保障: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承接工程的从业人员在保险单载明的施工地址内依法从事建筑施工及相关工作,因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从业人员人身伤亡。

2、第三者责任保障: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在保险单载明的施工地址内依法从事建筑施工及相关工作,因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第三者人身伤亡。

3、救援费用保障:被保险人在保险单载明的施工现场内因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导致被保险人的从业人员或第三者发生意外,应由被保险人负担的因采取紧急抢险救援措施而支出的下列必要、合理的救援费用。

(二)投保主体

依法设立的建筑施工企业

(三)收费标准

1、从业人员责任保险费=工程合同造价×费率;

2、第三者责任保险费=每次事故责任限额×费率

3、救援费用保险费=每次事故救援费用限额×费率

(四)保险期限

保险期限涵盖工程项目开工之日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日。提前竣工的,保险责任自行终止。因特殊情况工期延长的,可办理保险顺延手续。

(五)投保所需材料

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施工合同等资料。

四、常见问题

1、实施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有什么好处?

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优势在于引入了“保险+服务”的模式,发挥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和风险防控功能,能有效加强对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前期预防,将工作重点由事后救援和理赔转向事前预防。

通过承保机构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事前开展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专家指导、教育培训等有效措施,为施工企业提供日常风险管理、保险理赔等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预防能力。

2、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与其他险种有何区别?

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强制性商业保险,根据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属于国家规定的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与工伤保险及其他险种相比,覆盖群体范围更广、保障更加充分、赔偿更加及时、预防服务更加到位。

3、什么是事故预防服务?

承保机构聘请经工商登记注册、具备相应安全生产专业服务能力、信用良好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为参保企业提供隐患排查等风险管理专业化服务,并按照投标承诺及有关法规政策和行业工作要求,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编制项目事故预防工作方案,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三方服务机构在为施工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等服务工作时,施工企业应予以配合,并对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及时整改。

责任编辑:周口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管理员

 

原文地址:http://zfcxjs.zhoukou.gov.cn/sitesources/zfcxjsj/page_pc/xwdt/bmdt/articleca62f5b32abe4ec78664ddfab45b67db.html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以上数据根据互联网公开信息整合而成,仅供用户参考。建议您使用前再次确认数据真实准确性,您的任何决策由您自行承担风险。免费咨询入口

上一篇:北海市村镇建设管理中心2023年度单位决算
下一篇:宜春市住建局加强网络舆情处置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