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百科知识

德保水利工程,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

一、 德保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德保水利工程的建设源于解决广西德保县长期以来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德保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十年九旱”。历史上,当地人民饱受干旱缺水之苦,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制约。

为了改变这一困境,自上世纪50年代起,德保县就开始兴修水利,先后建设了一批小型水库和山塘。但由于工程规模小、蓄水能力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德保县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突出。

在此背景下,德保水利枢纽工程应运而生。该工程是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广西历史上投资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德保县乃至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二、 德保水利工程的工程概况如何?

德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右江支流朔北河上,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工程。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拦河坝: 混凝土重力坝,坝高89米,坝顶长316米。

溢洪道: 开敞式溢洪道,较大泄洪量为7880立方米/秒。

泄洪洞: 2条泄洪洞,总泄洪量为3100立方米/秒。

灌溉引水系统: 由引水隧洞、输水管道等组成,设计灌溉面积30.8万亩。

供水工程: 日供水能力为10万立方米,可满足德保县城及周边乡镇的供水需求。

电站: 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年发电量为1.08亿千瓦时。

工程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2020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2021年7月开始下闸蓄水,2022年10月全面竣工。

三、 德保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德保水利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水资源短缺状况,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保障农业灌溉: 工程可解决德保县30.8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抗旱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提供城乡供水: 工程可为德保县城及周边乡镇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源,解决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促进经济发展: 水资源保障的提升,有利于吸引投资,推动当地工业和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改善生态环境: 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实施了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措施,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 德保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如何?

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德保水利工程也不例外。主要影响包括:

水文情势改变: 水库蓄水后,河流径流和水文情势将发生改变,可能对河流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产生影响。

库区淹没: 水库蓄水将淹没部分土地,对库区原有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影响。

水质变化: 水库蓄水后,水体流动性减弱,可能导致水质下降,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

为了减轻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包括:

优化工程设计: 合理选取坝址和水库淹没范围,较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调度: 科学制定水库调度方案,保障河流生态需水,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修复: 对库区及周边地区进行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

五、 德保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德保水利工程的建成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工程的管理和运行,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实现人水和谐发展。

科学管理,高效运行: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水库调度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强化保护,绿色发展: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综合利用,效益较大化: 充分发挥工程的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智慧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水利工程,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

德保水利工程是广西水利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德保水利工程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当地人民,为建设美丽富饶的新德保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市政工程道路圆弧,设计、计算与应用
下一篇:傲远市政工程,缔造城市美好生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