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政策资讯

关于公开征集《宁德市蕉城区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公众意见的公告及批前公示

为了科学保护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准确凝练街区文化特色,合理明确街区定位,正确处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委托北京瑞德瀚达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宁德市蕉城区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1-2035)》。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为落实城乡规划的民主决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现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公开征询意见。

公示时间:2023年8月10日至2023年9月8日(共30日)

联系电话:0593-2822356

意见反馈方式:在意见反馈期限内,书面意见送达宁德市蕉城区蕉北街道办事处。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21年—2035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西起蕉城北路,东、北至环城路,南至八一五中路。总规划面积为21.03公顷。

三、规划原则

历史真实载体原则。保护街区的历史遗存原物,包括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等;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保存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确保其妥善、完整传承。历史风貌和历史环境完整性原则。整体保护街区的传统格局和肌理,通过对历史建(构)筑物以及其他环境要素的系统性保护,全面展示街区传统景观风貌,重点突出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生活延续性原则。延续街区传统起居生活形态,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更新、环境整治和适当的功能调整,适度保留、吸引本土居民,保持街区对本地居民的吸引力,维持街区活力,实现传统文化、生活的延续。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的原则。街区应先规划、后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保护整治工作应当采取微循环、小规模、渐进式的方式,坚决反对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

四、价值与文化特征

1、价值解析

(1)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是孕育传承福建闽东文化的重要源头和腹地核心之一。

(2)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现存传统格局、空间肌理、历史风貌以及衙署遗址、建筑遗存展现了明清及民国初期闽东古城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的基本特征。

2、文化特色

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展现了闽东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境”文化、移民文化、海防文化、涉台文化。

五、保护整治规划

1、保护目标

(1)保护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体现老宁德的生活风貌和韵味,传承历史文脉,彰显街区价值特色。

(2)改善街区环境质量,提高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升居住生活品质。

(3)优化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功能和文化展示功能,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提升街区活力,促进街区社会经济复兴。

2、保护内容与对象

类别

名称

保护内容

物质文化遗产要素

整体格局和肌理

保护城隍庙和祠堂等民间信仰建筑分布的空间特征,保护蔡知府宅等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模式

历史街巷

西北路、西门路、培英路、崇文弄、白岩弄、前炉弄、韩厝下弄、蔡厝弄、后昌弄、棋盘头弄、前林巷、杰头弄、鹤峰弄、下井堂弄

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

蔡氏民居及家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德县城隍庙旧址(宁德市蕉城区文物点)、培英辕边井(宁德市蕉城区文物点)

建议历史建筑

28处

建议传统风貌建筑

119处

历史环境要素

古树、古井、石磨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

传统音乐

闽派古琴演奏技艺

传统技艺

传统秤杆制作技艺、蕉城“盈盛号”畲族民俗银饰传统制作技艺

传统医药

百草堂阮氏祖传膏药制作技艺及诊疗

民俗

宁德城隍信俗

传统生活方式、民俗风情

 

原文地址:http://zjj.ningde.gov.cn/zwgk/tzgg/202308/t20230811_1787708.htm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以上数据根据互联网公开信息整合而成,仅供用户参考。建议您使用前再次确认数据真实准确性,您的任何决策由您自行承担风险。免费咨询入口

上一篇:2024年9月20日-9月26日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注册事项材料代收证书代发有关事宜的公告
下一篇: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八五”普法培训班在眉山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