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水利工程是指利用各种科技手段、管理模式和社会力量,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提升工程质量、延长工程寿命、发挥工程效益的一系列活动。它涵盖了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到后期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助力水利工程的意义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保障国家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应对水资源挑战,保障国家水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可以加强水资源调蓄能力,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国家水安全。
2.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城镇建设的保障。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3. 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
水利工程不仅是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可以修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发展。
二、助力水利工程的主要途径
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主要途径包括:
1. 科技创新,赋能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水利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
发展智慧水利,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水利工程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调度,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2. 深化改革,激发水利工程活力。
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渠道。
推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效率和效益。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护长效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责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3. 强化监管,保障水利工程质量。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严厉打击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4. 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利意识和参与意识。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水利工程的监督和评估。
三、助力水利工程的重点领域
要突出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取得实效。
1. 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重点推进一批事关国家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如跨流域调水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等。
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科学论证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 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发展节水农业。
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功能。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防治水土流失。
推广应用生态护坡、生态河道等技术,建设生态水利工程。
四、展望
助力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实践。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水利工程建设必将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