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主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3-2035年)》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局于2023年4月初启动了《滨州市主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现该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已编制完成,希望关注滨州规划建设的各界人士对《滨州市主城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根据您的反馈意见对该项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成果。
征求意见时间:2024年5月22日至2024年6月22日
书面意见反馈至邮箱:bzsjszhb@163.com
联系电话:15254321136(张老师)
一、编制背景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部署,是落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城市更新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应当坚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和刚性管控,推动城市更新行动细化落实,以城市更新十大工程推动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完善,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城市更新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规划内容
(一)规划范围。滨州市主城区范围,总面积 212平方公里,面向现状低效粗放利用的存量土地与建筑物。以保护传承、提升改造、拆旧建新三类更新类型为基础,细分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城中村、低效用地、闲置用地、遗存用地和其他用地等城市更新资源。
(二)规划期限。2023年至2025年,远期到2035年。
(三)主要内容。《规划》于2023年01月启动编制,经多次专题讨论、部门意见征询、最终成果于2023年11月3日通过专家评审,并向市分管领导汇报。
1、现状摸底。滨州土地利用模式正从增量为主逐步转向增量与存量并举的阶段。目前存量用地合计5716公顷,占现状用地面积的42%。其中,城中村用地面积1712公顷、老旧小区用地面积297公顷,低效工业用地面积1245公顷、低效商业用地面积317公顷、用而未尽用地726公顷、闲置用地1324公顷。上述存量土地成为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主要存在问题:存量建设用地效率不高,目前现状的建筑强度主要在1.0以下,强度较高的地块主要集中在老城和中海附近。建筑高度主要在24m以下,高度较高的建筑主要集中在黄河二路、渤海十一路和黄河十二路周边。滨州城区建设年代较早、质量较差的建筑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和滨北片区。整体来看,滨州现状建设较为集中,除老城和中海片区外,其他地区建设强度不高,地均产出水平仍有待提升;城市更新管理实施有待加强,目前滨州市城市更新在规划的战略性、片区更新的系统性、管理实施的程序性三个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实施更新连片谋划、强化管理审批机制。
2、政策分析。山东省结合实施反馈不断推动政策创新完善,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行动实施、片区综合更新改造等方面为地区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提供技术与思路指引。滨州市人民政府结合上述政策的持续实施思路,发布《关于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为滨州下一阶段城市更新建设的发展纲要。后续滨州市需结合城市更新项目实践,逐步完善城市更新的纲领性政策文件,统筹目前依托单项政策推进城市更新的困境,搭建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推动更新项目的事前审核、全流程监督、事后保障等方面制度制定,降低城市更新项目推进的潜在风险。
3、目标引领。结合城市体检和现状摸查,以问题为导向,以城市更新助力滨州走向黄河时代,从聚气、兴业、提神、升境、营城、惠民六个方面落实大美滨州的发展战略。
①聚气——落实国土发展战略,推动城市结构优化。聚焦城市发展战略,通过城市更新引导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存量资源有序均衡开发,推动城镇紧凑集约发展、功能提升完善,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结构。
②兴业——优化产业空间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明确工业园区范围,推动工业项目入园,优化存量工业空间,促进产业空间整合和产业集群集聚。创新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模式,对滨州主城区范围内具备工业遗存价值的工业区域整体活化利用,建设公益设施。对滨北片区与滨东片区相关企业进行梳理排查,结合现状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布局优化,推进园区化管理。
③提神——延续城市发展记忆,促进公共活力再生。结合滨州现有老农贸市场、老记忆场所和老公共空间进行优化,完善功能空间和街巷风貌,以老农贸市场改造焕新,引领多元商贸服务;以老记忆场所升级重塑,重新激活功能价值;以老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承载丰富活动体验。
④升境——强化生态格局引领,实现区域特色更新。从完善黄河风貌界面,构建老城滨水游径,提升新城滨水体验,打造沿街滨水特色四个方面发挥滨州公园城市现状优势,统筹好山水林田湖海等要素,营造宜居健康、安全韧性城市。
⑤营城——加强空间功能配套,提升人居生活品质。推动老旧小区及周边环境提升改造,重塑街道和活动场所,通过针灸式更新逐步提升人居生活品质,健全公服设施体系,完善多层次公服设施体系,统筹重大公服设施布局。
⑥惠民——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落实发展基础保障。扩充交通设施容量,优化全域道路体系,完善内外交通路网骨架,分版块制定交通提升策略。提升市政支撑能力 ,补足市政设施短板,落实洪涝安全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4、更新体系
①划定更新单元,明确管控要素。明确更新单元管控边界,兼顾社区与生活圈划分,落实功能、规模与配套设施。根据滨州市主城区五大板块,划定更新单元45个,单元面积在3-8平方公里。在更新单元内对片区更新目标、更新资源情况、更新方式、功能引导、规模控制、设施规模等内容进行管控。
②强化功能引导,保障规划落实。在单元内根据规划目标,划定商务商贸、产城融合、综合服务、居住主导和生态主导五类功能分区。依据现状存量用地类型,划分拆除重建、综合整治、拆改并举、提质提效、生态清退五类改造方式引导。通过两类引导方式,指引更新项目的实施路径,落实规划发展意图。
③优化形象管理,细化密度分区。探索城市更新地区的开发强度分区管控规则。以总体城市设计思路,从生态优先、品质发展,老城疏解、有序发展,活力城区、魅力发展三个层面概括、量化城市形象管控,细化国土空间规划强度分区。
④保障公共利益,引领设施提升。结合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养老、公园设施的发展要求,从规划落实、现状提升、更新挖潜多个方面梳理制定对应公共设施提升清单,并落实到具体更新单元中,为后续项目落实提供相应规划依据。
5、更新行动
①产业转型方面:主要实现“两核一带”的城市核心区域工业腾退,结合城市中心建设发展与服务需求,开展枢纽门户与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域工业企业腾退更新项目,实现核心功能服务提升。并同步完成北海大道沿线工业腾退,树立“工业腾退” 形象示范标杆。针对工业价值遗存空间,重点建设黄河文化健身中心等三处位于城区中心的城市核心配套设施项目,改造升级产业园区低效工业用地,建设两处产业服务中心,满足区域公共服务与产业提升需求。重点完成滨北、滨东区域裕华化工、中海沥青等化工企业逐步迁移入园。
②文化提升方面:聚焦老城记忆空间改造,分期打造滨州城市记忆文化体验街区。近期主要实现三类城市记忆文化空间更新塑造。老旧公共空间更新项目重点改造五四广场、颐园,围绕千年皂角树建设古树主题广场,打造城市记忆文化客厅。老旧市场更新改造项目以六街市场、樊家巷市场为主,丰富其功能业态,提升市场品牌形象。老旧记忆建筑更新项目主要结合滨州影剧院建筑及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打造滨州老城记忆文化窗口。
③生态优化方面:近期重点落实“一带三径”滨水活力空间塑造。打造文化博览黄河风貌带,串联建设蒲湖风景区、黄河三角洲儿童友好乐园等沿线节点项目,塑造黄河生态文化品牌形象。同时结合现有城市河渠,链接沿河绿地开放空间,搭建生态骨架,改善空间品质,重点打造老城记忆、休闲健体、城水相容三条主题活力路径项目。
④配套完善方面:近期以“一带五心”为老旧住区更新重点,城市功能组团核心与沿黄风貌带区域项目先行,推进滨城区城市更新项目、滨州高新区小营片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等老旧住区更新项目。以老城中心与滨北片区为老旧小区综合配套改造重点,优先满足配套需求,进行基本保障配套改造提升。同时,针对儿童友好街区与街道无障碍设施进行系统性街道综合改造。
⑤基础保障方面:近期市政基础设施以给排水、环卫、消防、安全、电力五大改造工程为市政基础设施增补修缮重点项目,优先满足城市配套需求。路网建设着力打造城区 “一环十射”交通性主干道网,重点改造4条交通型骨架道路,5条生活性主干道路,打造轴向交通性干道,局部节点立交化,实现干道提速。
原文地址:http://js.binzhou.gov.cn/art/2024/5/22/art_120640_10312459.html

上一篇:宿迁发展大道(发展大道黄河桥至彩塑运河大桥)改造工程方案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查
下一篇:宜春市(靖安县)2024 年农村危房改造花名册公示